新聞眼/中共施壓更精準 政府做好準備沒?

兩岸敵意螺旋持續加深,中共昨日再對臺灣出手,這次瞄準軍工領域,祭出軍民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劍指賴政府軍備政策意圖明顯,同時也是對臺灣針對中芯、華爲實施晶片管制的反制,試圖破除「非紅供應鏈」的可能性。就此論,中共對臺施壓手段出現「精準化」趨勢。

兩岸僵局未解,二○一九年以來,中共已多次針對臺灣農漁產品、石化工業、陸客自由行等,相繼祭出禁令,前年底宣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後,去年起數次公告部分ECFA關稅減讓項目終止,也對卅四項農產品取消免關稅,廿年前「連胡會」後的經貿交流成果幾乎打回原點。

從時間上來看,中共這次出手適逢漢光四十一號演習首日及賴總統「團結十講」期間,同時是陸委會多次封殺兩岸交流案件,以及國內「大罷免」政潮洶涌之際。北京不會不清楚對臺施壓的「兩面性」,即可能被綠營拿來炒作甚至成爲「大罷免」的柴火,仍透過這次舉措及日前再啓M五○三航線之銜接航線,向賴政府發出警告。

今年四月,美國總統川普掀起「解放日」關稅戰後,陸方強硬祭出反制措施,其中就包含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名單,特別嚴格管控稀土出口。經由雙方在日內瓦、倫敦兩度磋商後,美國重啓出口發動機等設備給大陸,大陸也讓部分稀土出口至美國,同時暫緩制裁部分美國實體。顯示陸方的出口管制並非是「紙老虎」。

我方政府早已緊跟美國,對大陸實施多項出口禁令,近期並以「防止武器擴散及其他國安考量」,將華爲、中芯等數十家大陸實體納入「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但除此之外,臺灣手中還有多少牌?如若兩岸制裁戰愈演愈烈,恐將衝擊社會更多層面,政府真的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