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受夠民進黨 民意期待國會制衡

立委選舉選情 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

選戰逐漸白熱化,總統選情侯康配有後來居上態勢,不過賴蕭配的「看好度」依舊領先;與此同時,社會討厭民進黨、希望下架民進黨持續發酵,選民不滿過去八年綠色執政一黨獨大的情緒,不只可能反應在總統大選,更將投射到國會選舉,希望透過立委選舉,重現民主制衡的精神。

不同於上次大選,民進黨主打「抗中牌」奏效,除了蔡英文總統高票連任,也成功帶動民進黨的立委選情,讓綠營再度獨攬行政、立法大權,達成完全執政目標。這次選戰,兩岸因素影響性降低,民進黨想操作「兩岸牌」效果也有限,選舉過程,選民更加聚焦在民進黨八年執政衍生的「貪腐」爭議。

選民賦予民進黨最廣泛的權力,換來的結果是,疫苗採購爭議、光電弊案、治安危機、缺蛋與進口蛋弊病,房價居高不下,居住正義難以落實,民進黨過去八年打房失靈,趕在選前纔在昨天三讀通過「做半套」的囤房稅二點○修法;最近賴清德老家違建爭議,被揶揄爲「賴皮寮」,在在加深了民衆討厭民進黨的心理。

聯合報昨天公佈最新民調,總統選舉支持度,侯康配以三成一支持度和賴蕭配打成平手,但卻有四成五選民看好賴蕭配能贏得總統大選。更值得注意的是,民調顯示,希望在總統大選下架民進黨的比率高達四成八,比起本報上月調查增加五個百分點,此外國會選舉不論區域立委或政黨票,藍營的支持度都領先綠營,凸顯社會不滿綠色執政的情緒持續發酵。

在野陣營分裂,選戰最後是否出現棄保仍是未知數,選民因此普遍看好賴蕭配可以當選;但選戰開打迄今,下架民進黨的主流民意卻始終堅定,對民衆來說,政黨輪替是最高目標,但透過立委選舉,也是制衡民進黨的重要選項,尤其當選民愈覺得民進黨可能拿下總統勝選,不滿民進黨的心理,越可能反應在立委選舉,綠營國會要再過半的機會自然也降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