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年金停砍 法律規定定期檢討 自可暫停調降

立法院昨天在朝野激辯中,將攸關停砍公務員年金的修法草案送出委員會。民進黨立委及賴政府官員雖提出反對理由,但退撫法明文要求「定期檢討」,既然可檢討「繼續調降」,便無不能「暫停調降」之理;一味將停止調降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的主張皆視爲「反改革」,只是讓年改制度的檢討變相淪爲政治口水的攻防。

對於修法,國民黨團強調並非回覆過往的高所得替代率,而是停止再下修。在野黨要提醒政府的是,改革不只是削減,制度的公平、尊嚴與信任也同等重要。

誠然,銓敘部的精算提醒也不容忽視,一旦修法,退撫基金用罄年限將提前四年,這是退休與現職公教要面對的現實。

民進黨政府二○一七年的年金改革喧騰一時,確實一定程度達到財務穩定的效果,但也付出族羣撕裂與信任流失的代價,退休軍公教的激烈抗爭,就連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後也坦言,年改是她任內「壓力最大的一件事」。

然而,八年過去,勞保改革卻停滯、成了蔡政府的未竟之業,直到賴政府上任也難有突破,甚至時任勞動部長何佩珊都說「撥補就是改革」,本應改革的勞保,明明比退撫基金更早面臨破產困境,反倒讓公教成爲「唯一被改革」的羣體。

隨着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女化與超高齡化社會成必然趨勢,這已不是某個職業族羣的難題,年金改革作爲歷史共業,無論哪個政黨執政,終要面對退撫基金用罄的時刻。制度可以修、待遇可以調,但不該污名化;沒有合理的退休保障,公共服務也難吸引人才。

從來沒有完美的年金改革,與其以世代、職業別製造對立與剝奪感,政府應思索的是,如何放下政治語言,理性討論出各年金制度永續的真正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