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綠壓力鍋炸開 好戰老柯賴怎解套

民進黨支持的大罷免以卅二比○慘敗,最早主張大罷免、在國會實行「堅壁清野」路線的柯建銘成了衆矢之的,不但在野圍攻,更遭黨內逼宮;但柯揚言「不斷戰鬥」,與逼宮派火車對撞。民進黨內茶壺風暴正在悶燒,如何解決「老柯問題」,考驗賴清德總統領導威望,更攸關未來朝野和諧與政局走向。

柯建銘力推大罷免,府院黨起初態度保留,但最終默許、支持,如今罷免大翻車。綠營若將所有錯推給柯建銘,雖不盡公平,不過柯建銘主導民進黨在國會的攻防策略,從這屆立法院長選舉,堅持排除綠白合作的可能機會,到以「捍衛憲政」爲名,要求綠營立委強力對抗藍白國會多數,造成一年多來的朝野僵局無解,柯建銘作爲黨團總召,絕對難辭其咎,也該負最大責任。

柯建銘經常在府院黨高層會議中抒發己見,強調如何對抗國民黨與民衆黨,不少與會人士曾私下抱怨老柯愛「講古」,也對他強力對抗藍白作爲有疑慮。賴清德理解柯建銘「忠黨愛國」,大多尊重柯的發言與想法;但不可否認,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在柯建銘運作下,綠營兩度跑票,確實讓執政高層感到灰心。

黨內對柯建銘的強勢作風不滿,在大罷免時期,綠營立委「相忍爲黨」,如今大罷免大失敗,悶燒已久的壓力鍋終被掀開。除英系立委王世堅多次批判柯建銘,賴清德嫡系立委也陸續出招,包括林俊憲稱民進黨團路線要總檢討,吳思瑤辭幹事長、郭國文公開批柯建銘「假傳聖旨」,能代表新系意志的段宜康更意有所指「沒有人可以說自己無可替代」。

柯建銘曾對友人說,他跟賴清德默契十足,只要一個眼神,總統就知道他要做什麼。但當黨內對柯建銘逼宮,總統府也只能稱「總統充分表達國會黨團自主」。但所謂「黨團自主」,難道不需要有「黨主席的意志」相呼應?比起黨團立委的發難,更重要的是賴清德的態度。賴總統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落低谷,若仍無力解決綠營內部路線與矛盾,將更難團結朝野與國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