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藍新黨魁大挑戰!兩岸政策攻防 掃除抹紅地雷

國民黨主席辯論的兩岸論述,差距不大,都在國民黨既有的軌道上前進,凸顯「和陸」主旋律;但是,除了強調戰爭爆發的危機感外,如何撕去民進黨刻意貼上的親中標籤,反擊綠營惡意抹紅,不被戴上認知作戰的高帽,都是國民黨首要面對的課題。

在多次選戰洗禮下,藍綠已經免不了在大小戰役有一味「兩岸佐料」,民進黨的戰術很明確,抹紅並奪取中華民國神主牌,以削弱國民黨兩岸論述的有效性。

民進黨抗中保臺或許也面臨利空出盡的挑戰,在這段藍綠都無法透過兩岸得分的真空時期,國民黨要挑戰目前執政黨,有論述、卻沒戰術,有歷史,卻失去話語權,必須思考如何扭轉此一困境。

辯論會中,對於如何擺脫民進黨擅長的抹紅戰術,強化民意溝通,不見清晰戰略,幾位候選人的策略,僅停留在試圖調整論述包裝。

從內容來看,郝龍斌提出「親美不跪美,和中不舔共」;羅智強把九二共識重新定義爲自信來源;鄭麗文引兩岸合作訴求爲「臺灣青年機遇」,蔡志弘則拋出隨時空環境變化而生的二五諒解。多數人在論述的背後,小心維持與經典論述的曖昧距離,也凸顯國民黨的兩岸論述缺乏「與時俱進」的現實。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多主張兩岸要溝通,高舉憲法對兩岸的定位。可是,在民進黨長期惡意「抹紅」下,如何讓同溫層以外的羣衆能充分理解國民黨希望表達的這份理性務實,同時積極找出撕去「親中」標籤的戰術,絕對是當務之急。

這不只是總統候選人的責任,也是黨主席任務。新黨魁須扛下「消毒」角色,爲未來總統候選人掃除「抹紅」地雷。否則無論國民黨拋出什麼兩岸政策,都會即刻陷入民進黨簡化爲「親中」的認知作戰,恐再陷失分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