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藍綠研判中間選民表態率低 催票鎖定基本盤
罷免投票前黃金週,國民黨昨天在新北舉辦「反綠共救臺灣、反惡罷救民主」大造勢,參與民衆高喊不同意罷免。記者葉信菉/攝影
大罷免進入最後一週衝刺,藍綠陣營資源盡出催票到極致,雙方在最後關頭都研判,中間選民這回表態率低,再者重開拓票源已緩不濟急,鎖定基本盤,比較誰能吹哨讓更多固有支持者出門投票,就有更高勝率。
綠營在大罷免扮演進攻方角色,在第二階段連署達到卅一比○壓倒性階段勝利後,氣勢來到高點;但進入到投票階段,光靠第二階段連署百分之十的鐵票部隊,並不足以支撐戰線,於是民進黨啓動國家機器助攻計劃,代表作就是賴清德總統啓動的「團結臺灣十講」,並且下令全黨與公民同行。
孰料,賴清德上演提油救火,除了多次內容錯誤外,「賴總統」應超然中立角色與「賴主席」綠色優先立場矛盾,幾場演說下來一覽無遺。民進黨這才發現,罷免終究不是常態選舉,國家機器過度介入,並無法說服中間選民,也不會替大罷免加分。
綠營最後關頭戰法,迴歸到罷團爲主體路線,昨天台北「護國大遶境」晚會,所有民進黨立委一共也才發言十分鐘,其餘都是罷團代表上臺宣講,即是例證。民進黨發現策略錯誤,但爲時已晚,衝刺基本盤成了僅存手牌,將以此一決勝負。
有別於罷免進攻方在最後關頭顯得綁手綁腳,國民黨防守方則較無顧忌,把握最後「選前黃金週末」,陸戰能量發揮極致,力求催出最多反罷票。
國民黨最後階段陸戰還能做的,就是加大掃街深度、廣度,有的場子掃過一次不夠,還要掃更多次,藍委本身到整個藍營都在跟時間賽跑,最後一週一定是全部投入陸戰,藍營人士建議,不分區藍委要擔起最後一週扛砲火的重任,讓區域藍委全身心投入陸戰。
綜合來看,藍營昨天在新北「愛國者行動」萬人造勢,臺中也有「中臺灣再贏一次」造勢大會,國民黨重量級要角盡出,氣勢上不輸綠營「護國大遶境」臺北最終場。雙方能動員出的鐵票,很可能在伯仲之間。
最後是大環境影響因素,民進黨在丹娜絲颱風後,災損復原情況不佳,賴總統和執政團隊不當發言,民進黨立委幾乎全體反對刑法增訂虐兒致死最重處死的「剴剴條款」等,在網路上持續發酵,是否扮演左右大罷免結果關鍵因素,再一週後就會有答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