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賴醫師」團結十講自開藥方 裡外不是人
賴清德總統。記者曾吉鬆/攝影
綠營推動大罷免,再三個多禮拜就要投票,賴清德總統壓軸「大登場」,但「團結國家十講」助攻效果卻連自家人都有不同意見。「團結十講」還沒團結臺灣,卻先讓賴清德陷入「雙輸」:藍白陣營砲轟賴太過強硬、清算在野,綠營鷹派嫌過於軟弱,讓賴裡外不是人。
民進黨老早決定與罷團「零距離」,傾全黨之力投入大罷免,賴清德本人雖是支持態度,但基於總統身分,仍和罷團保持一定曖昧距離。背後的政治盤算在於,總統仍有其高度與中立性,若國家元首與大罷免攪和在一塊,對選票是利是弊,尚難推斷。
隨着進入七二六罷免投票出現「廿四比○」局面,綠營氣勢高漲,黨內鷹派勢力隨之擡頭,賴也被寄望有「助攻」效果。
但從第一場的「長毛象」,第二場的「打掉雜質」,到第三場的「一九四六年制憲,臺灣沒有派員參加」,不是引發爭議,就是史實出錯,都讓藍白抓到把柄,更使得大罷免被逐一扣分。綠營內部或親綠名嘴,希望賴「別再講了」的聲浪也漸高。
只是,醫師從政的賴清德,決策風格也一直保持「賴醫師」性格。醫師雖然會聽病人反映諸多病痛,但聽完後,儘管點頭稱是,最後還是會照着自己見解去「開藥方」,未必採納別人意見。
民進黨內及罷團雖對賴繼續完成「十講」有雜音,但「賴醫師」已是老毛病,眼看是煞不住車,只能退求別再節外生枝。
昨晚的「國防」演說,賴清德已不若前幾場被抓到明顯的重大錯誤或語病,但自我詮釋在野刪凍國防預算,在藍白眼中已是「總統級造謠」,只會繼續累積「相罵本」,離「團結」主題更是愈來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