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賴式團結 卻將利刃懸在在野頭上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昨天在中常會播放創黨元老傅正逝世廿週年影片,並說每個人都要爲民主奮鬥,要團結的也不只是民進黨,全臺灣社會都要團結。正如他展開的「團結國家十講」。但同一場合,他卻下達動員令,要求黨公職全力配合罷免團體發起的大罷免系列活動。原來,「賴式團結」竟是要把監督者全罷免掉?
「賴式團結」以兩面手法進行,早非頭一遭。自從就任總統以來,賴清德就一直喊着朝野團結,卻不見積極與在野修好的作爲;反倒是,當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喊出「大罷免」,賴全無阻止或喊停之意,大罷免這把利刃一直懸在在野黨頭上,賴的立場也愈來愈明顯。
賴清德雖一邊釋出和解訊號,向在野黨遞出橄欖枝,邀集在野黨領袖進行國安簡報,但另一邊,又以民進黨中央名義,發函給各縣市黨部,投入罷免國民黨立委。近日展開的「團結臺灣十講」,則是口喊團結,卻在談話內容說要透過罷免「打掉雜質」。團結全民是假,鬥爭在野是真,早已是司馬昭之心。
從民進黨全代會的「不演了」,到昨天中常會進一步下達動員令,「大罷免」已是賴清德的首要政治工程;至此,「團結」已成了他鬥爭異己的遮羞布。
賴清德大玩兩面手法的如意算盤是,一方面透過煽動性言語,強化民進黨基本盤動員;另一面則藉團結話術,對大罷免案進行正當性加持。
而且,這一切似乎都在計劃之中,如同中選會宣佈第一波罷免日期後,緊跟着團結十講就登場,然後是全代會強調民進黨要與民同行,在昨天除了要配合罷團的行動外,第二波的罷免日期就正好落在公投日。
只是,一個四成民意的總統,真能如願擁有十成的權力?賴清德的權力慾望,最終還是要靠六成選民才能把他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