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府院獨愛綠友友 憲政空轉誰之過

第二波大法官被提名人選於7月25日再次被立法院封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位大法官昨罕見發聲,大法官低於十人無法做成判決,同時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也示警,中選會委員名單開天窗恐衝擊二○二六選務。賴政府大罷免大敗後,忙於剋扣地方補助款、勘災時進行政治攻防,竟忘了人事案「功課」還未交,讓獨立機關陷入停擺危機。多人示警,就看賴總統及卓揆聽不聽得見。

過去民進黨一黨獨大時代,前總統蔡英文提名人選均能在立法院輕騎過關,但此番榮景已翻頁,賴總統面對朝小野大,提名名單若不是必須德高望重到在野黨難以否決,就是要納入在野黨聲音或與小黨合作,但賴總統仍還活在一黨獨大,思維不調整,須經國會同意的人事案自然處處碰壁。

回顧賴總統兩次補提大法官名單,第一次司法院正副院長爲張文貞、姚立明,被譏爲史上最爛名單,大法官人選劉靜怡還遭綠營自家人否決;第二份名單儘管有降低政治性,但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竟只當過檢察官,連法界都吃驚,在野黨如何投得下去?

自從國會改革遭判違憲後,大法官人事已成政治角力戰場,纔會衍生在野黨修正憲法訴訟法反制。蔡宗珍等三位大法官罕見發聲,堅持不得在人數不足下做出判決,背後除展現大法官遵守法律風骨外,更是沉痛呼籲賴總統儘快補提人選。

至於中選會委員,依規定行政院應於任滿三個月前提名,今年八月就該提名新任委員人選,結果執政黨一度想等大罷免翻轉席次後再提人選,現在賭局輸了,卻仍遲遲未補交功課。

對於人事案,綠營往往批評藍白蓄意封殺,但關鍵仍在人選是否適當。以日前審計長人事同意權案,陳瑞敏在一一三位立委中得到一一二張同意票,就是最好例子。府院若不提名好人選,仍在政治意識形態打轉,導致獨立機關癱瘓,影響人民權益,絕對難辭其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