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促成藍白合 國民黨新主席無法迴避之責
國民黨將於十月十八日選出新任黨主席,在甫結束的主席候選人辯論會上,未來如何和民衆黨合作,以爭取二○二六、二○二八的勝選,儼然是重要議題;不過,平心而論,國民黨雖然是「藍白合」的主角,但藍白合未來能否走下去,怎麼走下去,無論誰當選黨主席,讓國民黨勝選都是唯一要務,而「促成藍白合」又是勝選關鍵,當然是新任主席無法迴避的責任。
儘管民進黨氣勢在大罷免大失敗後來到低谷;不過各方基本都同意,無論國民黨或者民衆黨,靠單打獨鬥都很難挑戰民進黨的優勢,藍白若不合,就等於把勝利拱手讓給民進黨。
不過爲何說合不合得成的關鍵,不在國民黨?因爲其實所謂「藍白合」,就是雙方在「能接受」的前提下,達到妥協;無論如何,國民黨「第二大黨」的地位是坐實的,只要是勝算較大,哪些地方能夠妥協,哪些又不能妥協,對國民黨來說是很清楚的。比如說,六都最重要的新北市,國民黨就不可能妥協;又如總統選舉,在國民黨人選漸趨明朗且有一定優勢情況下,也不太可能妥協讓出總統候選人的位子。
從大局來看,藍白合能否一路走到二○二八,是兩黨戰略目標是否一致,如果兩黨都把自身權力極大化,置於「政黨輪替」之上,藍白想合也合不了,兩黨都要「下架民進黨」,二○二六就是二○二八的試金石,先從建立互信的合作機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