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春秋航空事件…官方對立 民間敵意螺旋上升
中華民國護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兩岸除官方就主權、經貿等領域鬥法,令人憂心的還包括民間敵意螺旋上升,諸如小粉紅出征、青鳥獵巫都是典型負面現象。從此次春秋航空一度拒絕臺灣護照購買境外航線機票爭議,亦可見倘若官方持續對立,民間、業者也加碼緊縮,最終犧牲的還是民衆權益。
儘管兩岸當局矛盾日深,民間交流仍有必要,這不僅是理想,也是現實。數據顯示,去年臺灣赴大陸逾二七七萬人次,兩岸貿易額逾一千七百億美元,超過千家上市櫃公司在陸投資,估計有數十萬甚至近百萬臺灣人在大陸發展和生活。
然而,近年在兩岸對立衝突下,「禍及民間」的風險正在上升,例如早年餐飲業、藝人被迫表態「中國臺灣」,不少都受大陸民間情緒所挑起。這些業者和藝人無疑成爲兩岸僵局下的夾心餅。
新冠疫情進一步阻隔兩岸後,前述情況只多不少,例如中共九三閱兵後,就有大陸網友點名,哪些臺灣藝人還未表態。近年大陸民間對臺灣人、臺資企業的觀感,也出現從憧憬到好奇、再到質疑的「三階段」,在諸多交流場合,不少臺灣人都曾反映,他們首先會被對方詢問「承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者「支不支持中國統一」等問題。
見微知着,雖此次春秋航空購票政策一日內髮夾彎,但相較一開始在總公司客服信、電話客服中,以堅持「一中原則」之明確要求,態度強硬,實難以合理化最後僅以「系統問題」帶過的前後矛盾。
此事件帶給我們的警惕是,在兩岸關係越趨緊張下,大陸民間「寧左勿右」氛圍逐漸濃厚,臺灣年輕族羣「反中抗中」情緒也被堆高,原作爲兩岸關係緩衝的民間交流作用遭到削弱,恐非雙方所樂見,值得北京和臺北當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