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長照3難題 把握時間找解方
臺中市政府近年大力布建長照據點,但隱藏在背後的人力短缺、城鄉差距與家庭負擔等問題,仍是長照政策難以承受之重。相較六都,臺中高齡化程度相對低,市府須把握時間儘快找出治本之道。
內政部公佈去年底各縣市老年人口,臺中16.58%居六都倒數第二,僅比桃園略「老」,新北、高雄、臺南三都逼近20%,臺北更是達到23%。放眼全國,臺中低於平均值的19.18%,在22縣市中排行第18,只有桃園、新竹縣市和連江縣比臺中更年輕。
單就老年人口比率,臺中無疑是全國負擔最輕的幾個縣市之一,然而,臺中市處理長照問題並不比其他縣市更容易。首當其衝的是2010年縣市合併後始終存在的城鄉差距,原縣區與市區資源極度不均衡,原縣區老年人口比率高,資源卻更少。
第二個難題是被照護者的家庭負擔,勞動部統計,臺中市勞工平均月薪3萬9000元,排在全臺第12,六都最末;以雙薪家庭計,1個月的總收入不到8萬元,而長照機構每月收費動輒3萬元起跳,中高階更多達4、5萬元,若無其他家屬分擔,幾乎壓垮1個家庭。
照服員老化與人力不足是第三個難題,可能也最難解。目前照服員平均年齡55歲,年輕從業人口持續流失,不出幾年,老人照顧老人將成爲常態;即使增加外籍移工比率,勞資糾紛、文化隔閡甚至移工逃逸等問題恐接踵而至。
臺中是中部的核心,考慮未來捷運等建設陸續完成,中彰投將成爲一日生活圈,屆時人口老化問題比臺中更嚴峻的彰化、南投,勢必共享臺中的長照資源;市府要趁「臺中還年輕」時爲結構性問題找到解方,纔不會把問題留給下一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