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蔡規賴隨 已捉襟見肘
從關稅到過境,賴清德總統或者民進黨政府過去對美擁抱的進步價值聯盟,似已呈崩解之勢;「蔡規賴隨」或許可以在選舉過程中拿到基本分,在面對當前善變的川普與敏感的地緣政治局勢,已捉襟見肘。
蕭美琴在駐美代表任內被封「華府最有影響力的大使」,其實出自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之口,而波頓與川普交惡衆所皆知。
此外,從女權、LGBTQ到重視氣候變遷與發展綠能等進步路線,都是過去臺灣在華府交朋友的利器,但現在,不只政權輪替、官員洗牌,連信奉的價值都隨着愛憎分明、倡導傳統的川普遭徹底揚棄。
惠頓文章裡有一段或許可爲借鏡,「天然氣進口並不會實質性地糾正這種情況:川普官員看到的是一個受制於左翼文化議題(如去核化和跨性別主義)、對美國商業漠不關心、對國防不認真、且不願解決貿易逆差的民進黨領導的政府。」
賴總統要推動關稅談判和順利過境美國等議題,需透過各管道全使力,這些川普政府的官員,就算如身兼國家安全顧問的國務卿魯比歐般對臺灣友善,但華府生態充滿不確定性,最終都得川普拍板決定。
對於臺美關係而言,讓川普覺得爽暢的貢獻和利益,比強調臺灣與美國擁有共同的民主價值更重要。
存在臺美間的現實是,過去蔡英文可以打的順手牌,到了賴清德卻成了閉門羹。尤其民進黨向來擁抱的進步價值,當前華府支持川普的政治主流新右翼卻厭惡至極。繼續擁抱進步價值的神主牌,還是選擇與意見相左的川普政府對撞?正是賴清德和民進黨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