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臺灣交了保護費 卻沒買到安全
針對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稱「臺灣搶走晶片生意,應向美國付保護費」的說法,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與媒體茶敘時迴應,臺灣願意付出更多責任防衛臺灣,保障安全。(黃世麒攝)
川普在擔任美國總統任內,對臺灣軍售金額至少210億美元,簡直是「要什麼給什麼,不要的也硬塞」,民進黨政府乖乖埋單,卻因爆發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武器交貨全部延宕,拖到今年底纔開始陸續交貨,預計到2030年全部交付完畢。更甚,臺灣交了保護費,卻沒買到安全,兩岸軍事情勢更嚴峻。
如今再次準備搶進白宮的川普說,臺灣要多交保護費,未必是競選語言,很可能是他內心真實想法;他在擔任總統任內,賣給臺灣武器,誇張到不但競選連任的投票當日宣佈軍售4架MQ-9無人機,敗選後、卸任前仍宣佈對臺軍售案,臨去秋波出手,連我方也覺得意外,逼得軍方必須編2個特別預算,合計約近5000億元新臺幣,才勉強將不夠的軍事投資預算應付過去。
按常理,川普在競選連任前已對臺宣佈4項軍售,應該是選後,而且是在他連任狀況下,再適時覈定並公佈新軍售案,但川普做法卻異於常人;軍火圈甚至傳出,我採購岸置魚叉飛彈是美方主動,爲了幫助生產這型飛彈的波音公司,這也是對支持川普的美國國防工業的回饋。
理論上,美中較勁,臺灣要買什麼武器,美方都會給,軍方可以趁機堅持買一些我們需要的,拒絕買不符合戰場場景、不合時宜的裝備,纔不會給人「交保護費」的聯想;但現在美方既賣我傳統性作戰武器,又賣我不對稱作戰武器,有些根本不是我方主動要買的,而國防預算的餅就這麼大,魚與熊掌很難兼顧。
川普說,美距臺9500浬,而臺灣距大陸68浬,美國要保衛臺灣很困難,這是大實話。所以我國軍作戰計劃都是獨立作戰,這次漢光也是,但起碼美方要提供我方情報,掌握共軍動態部署。
美國大選投票還有3個多月,川普就放話要臺灣多交保護費,等於預告一旦選贏,在他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對臺軍售將有增無減,但臺灣必須思考,如果真的照做,臺美在不可能軍事結盟的情況下,真的兩岸有事,美國將如何保護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