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綠偷換概念 自我降格操弄民主
國民黨26日在凱道舉行「反綠共、戰獨裁」活動,民衆持「白色恐怖書上看過,正在經歷的綠色恐怖民進黨在做」標語表達不滿。(姚志平攝)
國民黨26日發起「反綠共 戰獨裁」集會,被賴清德總統以「應去天安門」相譏,回顧民進黨的國安兩岸論述攻防,充斥偷換概念的詭辯、時空背景不同的雙標,再發動打預防針式的反認知作戰宣傳。當愈來愈多人看出這番套路的濫用與不合理,或許正是促成此次集會盛況的關鍵。
民進黨站在臺灣民主化的道德高地,既批評戒嚴時代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是戕害民主,又攻擊當前的國民黨與大陸互動是危害國安,宣揚言論自由要以國安爲前提。然而就實例來看,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逮捕槍斃的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正是中共官方認證的共諜,獲文化部補助的電影《返校》就是以此爲原型,但忽略此背景,影片要傳達的就是「萬惡」的國民黨和臺灣民主化的艱辛。有人以「女權自助餐」形容部分選擇性的極端女性主義者,從民進黨操作手段看,則是巧換概念,只選擇對己有利的民主自助餐。
再來,當發生重大沖擊臺灣國安事件時,社會自然會有反思和批評,這本是民主社會常態,譬如近期臺積電赴美設廠、美國關稅衝擊等議題。但民進黨擅用國安人士對媒體宣傳,把可能遭致的批評,搶先一步羅列出來,將這些質疑全包裹爲對岸的認知作戰,打上預防針,以降低輿論衝擊。
最熟悉的還是「百用不膩的亂扣紅帽」。大罷免以來,綠營只憑着傅崐萁率藍委到北京見過一次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就把藍白抹爲「藍共、白共」,但忘了賴清德、陳菊、謝長廷等,在馬政府時期也曾赴對岸交流,與官員互動。
還有多名藍委,無端被指控爲「中共地下黨員」,但當綠營共諜案連環爆時,又切換成「只有敵營纔會被滲透」的神邏輯。那2022年10月美國FBI曾逮捕幫臺灣海軍工作的臺諜,又要做何解釋?
近日親綠人士以「蔣介石、習近平、金正恩、賴清德」照片作圖卡,表達前三者纔是真獨裁,若批評會被處決、被消失,只有賴不會,還可以上街遊行。但這反而讓人聯想到去年12月,民進黨小編以韓總統尹錫悅發動戒嚴,對照臺灣國會朝野攻防,引發「想戒嚴」爭議。賴總統一向自詡的臺灣民主,這次卻「自降」跟北京作比較,那是不是也要呼籲藍白支持者去趟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