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國防預算急着亮牌 肥了軍火商
川普政府上任至今,對臺軍售一項都未宣佈,預料川習會前不會有任何動作。(路透)
賴政府先有破兆元軍購特別預算,又預告至2030年,國防支出將達GDP的5%以上,固然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但亦是擺明告訴美方與軍火商,「買武器裝備的錢,臺灣準備好了,趕快來談交易」。然而,建軍有其節奏與規畫,國防支出從今年佔GDP的2.4%一躍爲明年的3.32%,2030年又要大幅增加,國防經費有「爲編而編」、討好美國政府之嫌。
在川普政府壓力下,各國紛紛提高國防支出,但歐洲各國有自己的先進武器,向美國軍火商採購項目有限;臺灣則不同,大幅增加國防支出,不論是軍售或商售,意味着絕大部分預算就是用來買美製武器裝備,在美方尚未宣佈軍售項目前,我即先行送審逾兆元軍購特別條例,形同把現金亮在桌上,美軍火商又怎會客氣?
潛艦國造後續艦預算的送審即是前車之鑑,賴政府去年急着將7艘後續艦預算2840億元送立院審查,並信誓旦旦聲稱,原型艦海鯤號今年9月完成海測,卻承諾跳票,臺船公司證實9月無法完成,這筆後續艦預算,若是今年送審、明年開始執行,更合情合理。
同樣地,川普政府上任至今,對臺軍售一項都未宣佈,我方又何必急着編兆元特別預算,先編一半,難道不行?如今爲達到明年國防支出佔GDP3%以上的支票,把牌全攤出來,如此,美方給的武器是我方想買,或只給美方想給的?答案不問便知。
其實,國防支出逾GDP3%對政府財政已有壓力,纔會把退輔會的1064億元、海巡署295億元預算納入,就是要填補額度,現在又編逾兆元的特別預算,有軍方官員擔心,預算一下子暴增,怎花得完?年度預算科目使用都需審查,若最後沒花完繳庫,代表預算編列不精準或執行不力,承辦單位都會被懲處,最後不得不亂花,肥了國外軍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