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錯誤能源政策 電力困境更惡化

基隆協和電廠燃油改燃氣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26日過關。圖爲中油碳中和天然氣船。(中油提供)

四接在爭議中闖關,臺電堅持的理由就是不蓋會缺電,但究其原因,就是民進黨執政後堅持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又跟不上目標,只能力推天然氣。自己放毒再找解藥,長年放任綠電蟑螂造成臺電虧損連連,不禁讓人懷疑背後是否另有隱情。民進黨再不痛定思痛,重新修正錯誤能源政策,臺灣的能源困境只會更加惡化。

民進黨政府自2016年執政便陸續關閉核電廠,並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但直到2023年爲止,綠電佔比纔來到9.9%,原訂2025年再生能源20%的發電佔比早就確定跳票。只好將天然氣視爲救命稻草,訂出2030年燃氣50%的目標,除昨天過關的四接,七接也已通過環評,令人不禁質疑,臺灣的海岸未來會不會再有八、九、十接?

臺電不斷宣稱協和電廠以氣換油、減空污,然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評估,以20年來看,甲烷造成暖化效應比二氧化碳強80倍,更有國內學者指出天然氣是骯髒能源,減碳減很大的說法完全是借用天然氣業者廣告用詞。

不只天然氣爭議重重,臺電爲配合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付出極高代價,臺電2019年購電57.9億度、平均購價每度4.26元,逐年攀升至去年購電173.9億度,平均購價更來到每度5.20元的高價,近5年購買綠電的量及價格不斷升高,讓臺電爲此揹負上千億的虧損,年年喊漲價,立法院不給補助,就情勒小老百姓,威脅要漲民生用電。

根據臺電官網資訊,即便去年國內僅核三廠2部機組運轉,每度發電成本僅1.42元,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則高逾1倍、爲每度2.45元,而外購成本每度更高達5.40元。

事實上,高價綠電更引來不少有心人士從中牟利,接續爆出臺南小二甲光電弊案、臺鹽綠能弊案等,連外商都遭受黑道威脅,政府卻放任不管多年。監察院26日更發佈新聞稿,直指經濟部能源署長遊振瑋、前組長林文信涉入光電弊案,通過彈劾送懲戒法院,連主管機關的首長都深陷其中,由此可見「這水有多深!」

隨着全世界追求淨零排放,核能也越來越受重視,不只20多國在COP28倡議2050年將低碳的核電產能提升至2020年的3倍,鄰近的韓國更一反過去脫核電政策,使去年核電佔比高達32.5%,創下15年來最高值,臺灣仍有機會扭轉錯誤能源政策,賴政府不該再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