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赤裸裸劫貧濟富 難催化經濟成長

美國總統川普力推《大而美法案》。(美聯社)

《大而美法案》是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力推的首個立法議程。這次得以在國會過關,是川普的一大勝利,但該法案也帶來了贏家和輸家。法案中的減稅措施就讓富豪受惠更大,而研究顯示,這種減稅政策並無法產生廣泛的經濟成長。

《大而美法案》可說集川普的國內議程於大成,是美國財政政策的重大轉向,從拜登總統時代的清潔能源投資和社會保障擴張,轉向減稅、增加國防開支和強化移民執法等政策,大幅削減了醫療補助、食物券計劃和清潔能源項目的資金。

該法案內容包括延長川普1.0任期內於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讓小費和加班工資收入免於納稅等,其核心條款則是爲富人及大企業減稅,包括價值45億美元的減稅措施,個人的遺產稅豁免額提高到1500萬美元(結縭伴侶共3000萬美元)。

共和黨信奉「雷根經濟學」,包括所謂「下滲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又譯爲涓滴經濟學),該主張認爲政府對富人階級減免稅收與向企業提供經濟上的優待政策,將可改善經濟整體,最終會使社會中的貧困階層人民也得到生活上的改善。

但《大而美法案》中一些減稅措施的成本,卻來自縮減聯邦醫補(Medicaid)的醫療覆蓋範圍與食物券計劃規模。耶魯預算實驗室分析,這項法案將使所得最底層20%的納稅人,每年付出560美元。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作者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因此創造出「富豪民粹主義」(Pluto-populism)一詞,以形容上述情況。

民主黨人也直斥,這法案透過削減窮人福利來爲富人減稅,是赤裸裸的「劫貧濟富」。據專家估算,《大而美法案》會令收入最高的0.1%階層,每人獲得約39萬美元的意外之財,但卻只會讓美國的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