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5G貴到用不起?電信三雄難得有默契:別拿低價當萬靈丹
中華電(2412)董事長簡志誠認爲,臺灣5G不限速吃到飽約1,399元,與韓國、日本動輒1,800至2,000元相比仍屬合理範圍。電信產業應把重點放在網路布建與多元應用推動,而非一味壓低資費。他強調,「流量有價」,流量並非無限資源,若少數用戶以低價長時間佔用大量頻寬,將造成資源分配不均,不利產業長期發展。唯有在合理資費與創新應用間取得平衡,才能真正推動5G普及與產業升級。
遠傳(4904)總經理井琪表示,臺灣5G滲透率在全球屬於領先羣,與資費高低並無直接關聯,關鍵仍在於應用是否成熟。她指出,隨着AI與雲端應用普及,手機運算能力與網速需求持續提升,5G自然成爲更合適的選擇。對於外界質疑資費過高,她直言,電信業者的責任應是強化網路建設、推動應用創新,而不是單純壓低價格。她並提到,公平會過去在電信合併案中要求「不得漲價」,但在萬物齊漲下,長期未調整電信費用並不合理。業者早已繳交高額頻譜費用給國庫,合理資費反而是維持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臺灣大(3045)商務長林東閔則指出,5G滲透率已接近43%,年底有望突破50%,行動服務營收中5G用戶佔比達66%。公司策略是以健康、穩健方式推動5G,不採取激進促銷手法,確保資費與服務品質平衡。他強調,臺灣市場提供全球少見的5G吃到飽方案,資費與品質都位居主流國家前列。臺灣大認爲4G與5G各有用戶族羣,不認同將4G用戶視爲「釘子戶」,並將持續優化雙網服務。
整體而言,5G資費是否「太貴」在消費者與業者之間仍各有看法,但電信業者口徑一致強調,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兼顧網路投資、應用創新與服務品質。隨着AI、雲端與高速應用逐漸成爲日常需求,5G普及率能否突破瓶頸,恐怕已不只是價格之爭,說到底,這考驗的不是價錢,而是產業能不能升級、用戶能不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