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權威蔡建鬆整合軍民資源 推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劃

▲臺北市醫師公會「百年風華 傳承永續」系列講座第四場,主講人爲軍醫局長蔡建鬆。(圖/北市醫師公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鬆是國內心臟外科權威,同時擔任臺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他今(31)日分享外科與軍醫之路的初心與歷程,在上任軍醫局長後,積極擘劃整合軍民醫療資源,強化災難醫療與戰場應變能力,特別是配合衛福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劃」推動「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劃」等措施,實質提升國防醫療的快速動員與因應能力。

臺北市醫師公會爲迎接創會100週年,規劃「百年風華・傳承永續」系列講座,今日由蔡建鬆以「迷彩下的白袍初心:一位軍醫的選擇與回望」爲主題,回顧自己作爲一位外科醫師、軍醫與制度改革者的三重身分,在醫療專業與軍事任務間尋找平衡,並提出對未來臺灣醫療與國防醫療整合發展的展望。

▲軍醫局局長蔡建鬆(右)與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左)。(圖/記者洪巧藍攝)

蔡建鬆分享,自己選擇成爲軍醫是基於對病患的承諾與對國家的信仰,民國78年畢業之後就持續在軍醫體系裡面成長,而即使身披迷彩、面對更嚴峻的場域,他始終以病人爲中心,堅持醫者初心。他認爲,軍醫的價值不只是醫術的展現,更是國家韌性的實踐者,是在危機中能挺身而出的行動者。

蔡建鬆爲國內心臟外科權威,累積逾三萬例手術經驗與近三百例心臟移植手術。其所領軍的心臟外科團隊曾完成亞洲首例鏡像異位右心心臟移植、臺灣首例跳動式開心手術,不僅創下醫療紀錄,更展現高難度手術的專業突破與堅定信念。

在臨牀以外,更致力推動軍陣醫學體系的現代化與創新治理。蔡建鬆分享,自己擔任軍醫局長後,積極擘劃整合軍民醫療資源,強化災難醫療與戰場應變能力。

在配合衛福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劃」部分,推動「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劃」、規劃全國性備援手術室計劃(BORP),推動電子傷票、遠距分級救護等智慧科技應用於戰場醫療,實質提升國防醫療的快速動員與因應能力。

▲臺北市醫師公會「百年風華 傳承永續」系列講座第四場,現場參與踊躍。(圖/北市醫師公會提供)

蔡建鬆另透過「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TIMMF)」,廣邀盟國軍醫專家分享實戰經驗,強化臺灣與國際軍醫體系的戰略合作。另也因應地緣風險與複合式災難威脅,積極參與建構敏捷韌性醫療照護體系規劃,深化跨部會聯防、醫療戰備與重建支援能力的佈局,希望提升臺灣整體醫療效能,與國際接軌。

三總院長陳元皓致詞表示,俗話說「學而優則仕」,蔡建鬆在心臟外科領域中,不論在技術、知識、還是研究上,都是引領風潮的牛耳人物;同時用最精銳、最前瞻的眼光來推動國軍醫療體系與民間醫療體系的合作,共同發展韌性醫療,帶動革新,還更大力促成了國軍醫院在智慧醫療上的創新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