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開展“四全教學” 打造“開工第一課”教育品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8日訊新泰市以“開工第一課”爲切入點,系統構建“教、學、練、考”一體化安全教育體系,春節以來,全市2525家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開工第一課”,受教育員工82908人,有力保障了安全復工復產。
構建“三維課程體系”,精準匹配教育需求。分層分類設置課程模塊。建立“1+3+N”課程架構,即1個核心必修課(安全生產法律法規)、3大重點領域課(危化品、非煤礦山、工貿企業)、N個定製化選修課。開發應急處置實景化教學等特色課程,針對不同行業實際,差異化編制“農村社區安全管理重點任務”“機械製造作業環境安全隱患”“化工企業管道凍裂應急處置”等教學方案12套。創新情景教學模式。在新泰市安全技術服務中心建立市級安全生產實訓基地,設置八大實景教學區,1:1還原帶電操作間、高空作業平臺等場景,配備事故模擬系統。組織企業負責人沉浸式體驗“有限空間窒息”“機械傷害”等典型事故過程,累計開展實景教學87場次,學員安全操作規範掌握率提升至92%。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組建專家顧問團,對“開工第一課”開展教學效果評估,根據企業需求更新課程內容。
打造“四全教學模式”,提升教育實效。全域覆蓋式動員。實行“三個100%”制度:市領導100%出席包保鄉鎮和聯繫企業開班儀式,規上企業100%完成課程備案,重點崗位員工100%通過考覈。同時,加強企業培訓檔案管理,實現培訓過程可追溯、效果可評估。全鏈貫通式教學。創新“五部教學法”:探索“開工第一課”與“應急新聲”宣講分享會模式相結合的新路徑,課前發放《崗位風險明白卡》,課中採用“案例剖析+分組研討”,課後組織“隱患排查實戰”,定期開展“回頭看”複訓,通過“開工第一課”的開展提升企業隱患排查效率。全員參與式互動。推行“雙師課堂”機制,每堂課配備政策講師(應急人員)+技術教官(企業專家)。將“我來講安全”活動與“百千萬”活動相結合,選拔一批優秀的企業“內訓師”和一線員工,講規章、講專業、講心得,評選優秀課件作爲全市應急培訓教材,參加直播授課,並推薦參加泰安安全講師評選,激發員工參與積極性。全程閉環式管理。
建立“五項長效機制”,鞏固教育成果。標準化建設機制。拍攝“開工第一課”標準流程示範片,細化課程設計全流程,在12個重點行業培育標準化示範課堂。精準化服務機制。組建專家服務隊,定期開展“送教入企”活動。針對小微企業創新實施“片區聯訓”模式,相鄰幾家企業組成學習小組,共享培訓資源。聯動化推進機制。推行“鏈主企業帶動”計劃,正大焦化等龍頭企業向上下游配套企業輸出安全管理經驗,建立聯合培訓、交叉檢查等制度,促進產業鏈整體安全水平提升。親情化浸潤機制。開展“安全家書”“親情助安”等特色活動,在重點企業打造安全文化長廊,潛移默化築牢安全理念。
閃電新聞記者 張維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