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升值踩煞車、貶回28.931元 關稅談判結果成關鍵

臺幣。資料照片

美國6月就業數據亮眼,美國聯準會7月降息夢碎,推升美元指數與美債殖利率同步反彈,新臺幣兌美元匯率4日開盤震盪偏升,早盤雖一度升抵28.792元,續創逾三年來新高,但午後外資匯出、且央行持續進場調節穩匯,新臺幣升幅收斂並回貶,終場匯價回到28.9元上方,市場觀望下週關稅談判大限結果。

新臺幣終場收在28.931元、回貶1.03角或0.36%,爲近四日最大貶幅,由於下週關稅談判即將出爐,市場瀰漫觀望氛圍,臺北外匯市場成交量僅11.08億美元。

回顧近期新臺幣走勢,匯價上沖下洗,週一適逢季底,央行強勢將匯價拉回29.902元,市場研判是爲了廠商半年報,因而進場強力調節,但動用真槍實彈穩匯;但週二起新臺幣上演絕地大反攻,匯價垂直升空,兩天內上下波動近1.5元。

而後續兩個交易日匯價續揚,4日在關稅談判前夕,終於止血踩下煞車,新臺幣本週升幅略爲收斂,整週累計升值2.49角或0.86%,周線連四紅。

市場預估,國內出口亮眼的基本面支撐,新臺幣短線應是持續偏升,但央行多次與出口商溝通,呼籲廠商分散拋匯。匯銀人士指出,近期也有部分廠商賣不下去,改採SWAP(換匯交易),先賣、後買回,可避免直接賣掉美元面臨的虧損。

而後續來看,匯銀人士認爲,新臺幣走勢還是反應市場供需,每當匯價回貶,外資及出口商馬上進場狂賣美元,新臺幣暫無轉向空間。不過,本月聯準會降息無望,使美元跌勢稍緩,非美幣別升值壓力稍稍喘口氣。

不過,隨着央行近期積極調節,近期1個月期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NDF)折價幅度已收窄,市場對於新臺幣升值預期放緩,央行穩匯奏效,短線抑制住市場預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