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狂升下的臺股走勢 哪些可挺進第三季?

再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變動爲例,新臺幣本週來連三天每天挺升2角以上,27日再度狂升2.61角,一度挺升至28.904元,許多散戶心都涼了,心心念念出口廠商會因此出現龐大匯損。像金管會最新公佈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受新臺幣匯率單月爆升6.98%衝擊,壽險業2025年5月稅前虧損達1066億元,創2020年統計以來最高虧損紀錄,匯損明顯衝擊企業獲利。

「法人想的,和散戶不一樣」,陳昆仁強調,新臺幣持續升值包含外資匯入,同步買進臺股的現貨和期貨空單避險,完全沒有要離開市場的想法和動作!他也提出歷史經驗,回顧2015年臺股指數大概在7000點,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大概是33.8左右,自此一路走升,及至2020年附近的五年到八年之間,新臺幣匯率一度大升到27.5,「現在市場仍頻頻傳聞,新臺幣匯率若到27.5,臺股會崩」,可是2015年到2020年臺股大盤一路漲到了14000點,整個翻倍的行情,原因正是臺股的基本面強勁支撐,帶來了外資的匯入,是真正要投資臺股的外資,不是要炒匯的外資,如果對照今年至今的這一次,也因爲AI的真正發展,外資持續匯入臺股,同時新臺幣匯率再次升值,對於臺股本來就是好現象!

此外,陳昆仁說,外資進場的空單未必是真實的空單,很有可能是做避險,很有可能是做套利交易,也有可能是做配對交易,雖然臺灣期貨交易所有公告三大法人的買賣超部位,外資部位可以看得到,但一般人無法看到外資「另一隻腳」的部位,使得大部份人對外資動向的分析不是那麼樣的清楚。從入行就是期貨與證券雙證分析師的陳昆仁,在本集節目中提供兩個重要的市場指數,散戶認識之後就能掌握走向的「很重要的轉折指標」,歡迎進入本集的工商時報【市場觀測站】PODCAST節目聆聽、瞭解。

「掌握臺股要看懂法人在做什麼,法人不恐慌,各位投資朋友就不要擔心」,陳昆仁一再強調,這一波的臺股行情在恐慌情緒降溫之後,籌碼乾淨,法人佈局有條理,依循產業景氣買進,臺股第三季基本上將走中性且偏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