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狂升燙傷製造業! 景氣燈號睽違15個月亮衰退藍燈

▲製造業受新臺幣升值影響景氣信號衰退,圖爲彰濱工業區。(圖/資料照)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新臺幣狂升燙傷製造業!臺經院今(1)日公告製造業景氣燈號最新評估結果,受到5月新臺幣開始大幅走升影響,製造業景氣信號值降至9.88分,月減1.98分,爲2年最低;而燈號由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轉爲代表衰退的藍燈,爲今年第1個藍燈、也是近15個月來首見。

最新報告觀察,5月新臺幣大幅升值,匯率來到新臺幣30.208元兌一美元,創下2023年3月(30.559元)以來新高,導致5月以新臺幣計算的各項指標年增率較4月明顯收斂,且與美元計價下的年增幅差距擴大。

受此影響,製造業外銷訂單、生產、銷售、進口及生產者物價等年增率,均較4月數值明顯縮小,進而拖累需求面、原物料投入面及售價面指標表現。

此外,臺股因美中雙方暫緩關稅報復而出現價量齊揚,然新臺幣升值及關稅不確定性已使製造業廠商看好本月表現比例較上月明顯減少,抵銷經營環境面指標的部分增幅。

臺經院報告指出,製造業景氣下滑,主因爲新臺幣大幅升值所致。例如,5月以美元計價的外銷訂單年增率爲18.5%,與4月的19.8%差別不大,但改以新臺幣計價,5月增幅爲10.7%,低於4月年增率20.8%,兩者相差近10個百分點,相同情形亦出現在生產值、銷售值及進口等指標上,導致5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值明顯低於4月,燈號落於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區間。

展望未來,國內因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已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負成長,加上房市仍受限央行管控政策,交易量持續萎縮,價格亦有鬆動情形,此將衝擊內需導向之製造業表現。對外情勢方面,雖然6月以伊已達成停火協議,但區域局勢仍高度不穩,一旦戰火重燃,國際油價可能再次飆升,對全球通膨、產業供應鏈將形成新一波壓力。

臺經院認爲,在美國方面,政策不確定已削弱市場信心,影響美元資產吸引力,導致美元走勢轉弱,亞洲各國貨幣相對升值,將進一步壓抑我國製造業出口競爭力。因此,國內製造業未來可能要同時面對美元走弱,新臺幣升值與對等關稅豁免期將屆等多重壓力,接單與出口表現可能進一步受限,影響整體制造業營運表現。預估廠商下半年面對景氣風險與挑戰將高於上半年,製造業發展仍須密切觀察與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