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飆升 經濟學家曝關鍵2原因:是事件而非趨勢

新臺幣近日劇烈波動,今(5)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來到29.672元,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臺灣與美國持續就貿易議題談判之際,臺幣近日劇烈波動,今(5)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來到29.672元,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對此,臺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分析這次新臺幣暴升的兩大因素,並稱這是一個事件而非趨勢。

市場分析普遍認爲,這波強升與臺美貿易談判密切相關。根據瑞典斯堪的納維亞銀行分析,臺灣資金市場可能正對美方即將與亞洲夥伴達成貿易協議的預期做出反應。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接受訪問時透露,本週可能與多個國家簽署新一輪貿易協議,雖未具體點名,但包括臺灣、韓國與日本等國目前正積極與華府協商,被視爲主要對象。

根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李鎮宇受訪表示,新臺幣兌換美元匯率主要由出口商拋匯力道決定,而拋匯力道通常與臺灣出口年增率成正比,所以當外貿成長率亮眼時,新臺幣就應升值,但若升到一定程度,出口競爭力將削弱,新臺幣隨即會貶值。但在過去2年,新臺幣匯率未朝此方向發展。

李鎮宇指出,美國聯準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暴力」升息,再加上AI商機大爆發,使得美股大漲,臺灣民間資金前進美股、美債,在這個情況下,大量投資資金被換成美元,抑制新臺幣匯率,導致過去2年匯率被實質低估。他並提到,有2大因素造成新臺幣暴升,首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暫停關稅90天,讓出口外貿迎來反轉,因爲拉貨關係導致大規模跳升。

再來,在川普上任後,部分投資人原預期股債會有好表現,但卻是「一場幻夢」,再加上川普的不確定性極高,使投資人漸漸失去對美國商品的投資信心,導致資金開始迴流新臺幣。李鎮宇強調,因前述兩大因素結合,才使新臺幣暴升,這是一個事件而非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