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超車通膨 前7月實質薪資增幅近5年同期新高

揮別前二年加薪被通膨吃掉,已連續16個月薪資成長超越物價。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日公佈最新薪資統計,前七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爲四萬七千六百五十一元,年增百分之二點九八,增幅爲近三年新高。剔除物價因素後,今年前七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爲四萬三千六百二十四元,年增百分之一點○九,成長幅度也創近五年來同期最高,代表薪資成長超越物價漲幅。由於通膨趨緩,薪資成長已連續十六個月超過通膨。

特別的是,前七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年增百分之二點九八,是近三年來新高,然而反映實際「薪情」的中位數並未同步呈現,前七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爲三萬八千一百七十元,年增百分之二點七八,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成長則爲百分之○點九○,反映大多數勞工所得未及平均值。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分析,經常性薪資變動比較快的部分原因來自最低工資調整、廠商普遍加薪,以及企業薪資結構改變,使高薪羣體拉昇平均值;但中位數增幅有限,可能受到人員結構變化影響。

譚文玲舉例,七月畢業生及暑期打工族陸續進入職場,薪資偏低,對分佈排序產生影響,進而壓低中位數。她強調,中位數受新進人員比率及職位分佈影響較大,因此變動原因比平均數更復雜。

因個別受僱員工從事行業及個人條件與資歷不同,薪資與整體受僱員工平均薪資有所差異,依照行業觀察,今年前七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業三萬四千九百七十七元、其他服務業三萬六千五百九十八元、製造業四萬五千六百三十七元;不過,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爲五萬六千九百一十六元。

主計總處分析,七月薪資成長主因廠商發放績效獎金與員工酬勞,加上最低工資持續墊高,推升經常性薪資。由於近期物價漲幅趨緩,使得實質經常性薪資回到正成長,代表薪資成長不再被通膨吃掉。她提醒,雖然平均數持續提升,但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仍低於平均數的人數比重偏高,顯示薪資分配不均現象依舊存在。

譚文玲說,非經常性薪資受景氣波動影響,因去年景氣回溫、年終與績效獎金增加,使佔比上升;非薪資報酬比重則略降,主因二○二四年勞保費率未調整,加上非經常性薪資成長較快,結構比例自然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