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蚵棚折損 延繩式抗風力較強
先前丹娜絲颱風來襲,試驗中的新式蚵棚普遍有折損。圖爲示意照片。記者鄭惠仁/翻攝
丹娜絲颱風侵襲時臺南牡蠣正值禁養期,未有損失,但強大風浪也考驗試驗中的新式蚵棚與延繩式的養殖方式,南市農業局漁管所表示,部分蚵棚有折損但可修復,而延繩式的浮球都在,顯示抗風力較佳;有業者建議,應往延繩式養殖發展。
7月到9月是傳統颱風來襲季節,也是臺南牡蠣養殖的禁養期,以防蚵棚遭颱風吹損,市府近年補助業者發展新式蚵棚,希望開發出既環保又能耐颱風的養殖方式,包含浮棚式、延繩式養殖。
農業局近海級漁港管理所長張順得說,整體而言,新式蚵棚都有折損,但都可收回再修復,另延繩式養殖的浮筒都還在,只是蚵串不堪風浪襲打而斷掉流失,由蚵農的回饋來看,延繩式養殖抗風力較強,只是即使較耐風,颱風來之前還是須把蚵串收回,才能防止損失。
南市牡蠣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俊安說,推動新式蚵棚多年,仍處於試驗期,由於新式蚵棚造價較高,建議政府結合企業,採租用方式來推動,可以較快速讓新式蚵棚取代竹製蚵棚,減少環境污染,然而若採延繩式養殖會影響到漁船捕撈,生產量也不如浮棚養殖。
但也有業者認爲,禁養期不養仍是最保險的方式,有規畫性的延繩養殖產量不輸浮棚養殖,牡蠣品質較佳,是未來可考慮的方式。
張順得迴應,延繩式與浮棚式養殖各有優勢,持續規畫做試驗性養殖,找出最好的養殖方式,讓牡蠣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