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菇農聘移工 憂技術外流

臺中市新社區是香菇生產重鎮,受少子化、高齡化衝擊,菇農只得聘請外籍移工解決人力問題,新社菇寮四處可見外籍移工。(李京升攝)

臺中市新社區盛產香菇,每逢產季需要大量採收工,但受少子化、高齡化衝擊,菇農只得引進合法移工,雖然解決缺工問題,不過成本逐年提高、沒人接手產業,加上技術恐移轉等挑戰,讓部分高齡菇農乾脆選擇退休。

根據臺中市政府農業局、新社區農會統計,新社區約有400戶香菇農,用1億多個太空包種植香菇、佔全國總數量5成,每年產量約2700多公噸居全臺之冠、佔比約6.4成,香菇產季至少得出動200多名採收工,隨着國內勞力凋零、少子化影響,願意投入香菇採收的工人寥寥無幾。

新社區香菇產業約在2年多前出現缺工斷層,新社區農會透過市府向中央申請外展農務服務計劃,目前全區約有3、40位合法移工從事香菇採收,但仍舊面臨許多挑戰。

新社香菇產銷班第九班班員李文棟表示,近年基本工資調漲、勞健保費提高,加上供吃供住和機票,聘請每位移工每個月得花4、5萬元,部分小型菇寮或老農承受不住人力成本提高,多半選擇退休或轉行。

也有菇農提到,香菇產業屬於勞力密集工作,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接手,所以香菇盛產期幾乎都在搶人力,合法移工雖然配合度高,但成本比往年增加2、3成,更怕引進移工造成養菇技術被學走。

農業局副局長蔡勇勝說,針對農民擔憂技術外流,市府有成立以臺灣勞工爲主的農業技術團,可申請到各區協助,至於外籍移工成本提高,農業局將協調各區農會,擬創立農業人力平臺,讓每位移工可前往多個農場協助,藉此提高效益也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