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起伏大別只怪生理期!男女情緒炸裂、衝動購物可能都是「血糖值」在搞鬼
▲情緒起伏別隻怪生理期,血糖值波動可能纔是真兇!專家提醒不分性別都可能受影響,穩定血糖才能穩住情緒與專注力。(圖/Pexels,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午餐纔剛吃飽沒多久,腦袋卻開始打結、眼皮直打架?一整天下來不只疲憊感揮之不去,情緒還跟着上上下下,甚至一不小心就爆氣或衝動下單?
過去常有人把情緒起伏歸咎於「女性生理期」,但其實不分性別,每個人都可能受到體內「血糖值波動」的影響,讓情緒和專注力跟着大亂。根據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健康教練Ayumi 指出,當血糖不穩,大腦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就容易運作失衡,導致情緒浮動、焦躁或提不起勁;反之,血糖穩定,人才更有精神,也比較不容易被情緒牽着走!
情緒不穩不只是因壓力山大?專家點出血糖值影響的三大面向Ayumi表示,許多看似日常的小情緒,其實可能與血糖高低直接相關,包括以下三種常見情境:
低血糖——易怒暴躁當血糖過低時,人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可體鬆」與「腎上腺素」,進入「戰或逃」的緊急狀態,使人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因此容易出現「一點小事就爆炸」、「餓了就易怒」的情況,這就是血糖過低的典型表現。
Ayumi提醒,長時間未進食容易導致低血糖,建議可每隔3~4小時補充一點輕食,像是水煮蛋、堅果或玄米飯糰等,幫助穩定血糖與情緒。
血糖急降——衝動行爲上身若血糖值劇烈下降,人體會渴望快速獲得滿足,容易出現暴吃甜食、狂喝咖啡、衝動購物等行爲。當下雖能獲得短暫快感,但血糖很快再次下滑,又會陷入另一波情緒低潮與疲倦感,形成「吃→爽→掉→又吃」的惡性循環。
高血糖——無力、倦怠、無動力吃得太多、血糖快速飆高,也不是好事。Ayumi指出,高血糖會干擾胰島素運作,讓能量無法有效進入細胞,導致身體疲憊、思緒遲鈍、甚至難以集中精神,情緒也更容易往負面傾斜。
想穩定情緒?Ayumi傳授5招生活實踐法不論你是容易生氣、情緒化,還是總覺得累、提不起勁,Ayumi建議:先從穩定血糖做起。以下五個日常習慣,有助於調整血糖曲線,爲情緒打下穩固基礎。
✔ 每3~4小時進食一次避免長時間空腹,不必正餐吃滿,只需適量輕食補充能量即可。維持血糖穩定,有助減少暴躁與焦慮感。
✔ 每餐搭配「纖維+蛋白+好脂肪」三明治只配黑咖啡?義大利麪吃到飽卻少了蔬菜?Ayumi提醒,單一碳水化合物易使血糖大幅波動,建議每餐攝取包含蔬果、蛋白質(如魚、豆、蛋)、健康脂肪(如橄欖油、酪梨、堅果)等食材,有助減少暴食與情緒起伏。
✔ 睡得夠,情緒穩睡眠不足不只讓人累,更會刺激壓力荷爾蒙分泌,使血糖波動更劇烈。Ayumi建議,嘗試比平常早半小時上牀,幫助荷爾蒙與血糖恢復平衡,情緒也會更穩定。
✔ 飯後散步10分鐘旅遊時吃完早餐後隨手散步,總覺得特別放鬆?Ayumi指出,餐後輕度活動有助控制血糖上升幅度,改善疲倦感、幫助消化。即使只是早午餐後的短程快走,也能明顯減少能量起伏與情緒不穩。
✔ 管理壓力,讓情緒有出口Ayumi提醒,壓力本身也會提高血糖值。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身體將持續處於高血糖與情緒波動的狀態。她建議,每天安排放鬆片刻,像是深呼吸、瑜伽、感謝練習、散步、畫畫、烹飪或與親友聊天,都是舒壓與穩糖的好方法。
血糖穩了,笑容就自然回來了情緒易怒、注意力難集中,並不一定是性格缺陷,也許只是身體透過「血糖值」發出的警訊。Ayumi表示,從飲食內容與頻率、生活節奏、壓力調節着手,就能重建情緒穩定的內在條件。讓情緒平穩的關鍵,不只是「吃什麼」,還包括「怎麼吃」、「何時吃」,以及睡眠與壓力是否管理得宜。只要願意從一個生活小習慣開始改變,能量與笑容,也會悄悄回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