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點滴】吳敬琳/回來吃飯
水果、零嘴、咖啡包,母親囑咐我把這些祭品捧上神案,邊取下福壽杯盞,洗滌、挹注清水,待一切供奉就緒,拈香祝禱,細語輕喚敬業哥哥回來吃飯。
敬業哥哥,我與母親從未謀面之人,是父親前妻所生的早夭嬰孩。對父親而言,嘴上不說,悲痛卻足以蝕骨鏤心;對我來說,只有在此刻,嗅聞薰香,凝睇線香裊繞,循煙縷冉升,至耳聞敬業哥哥的名,目光落在先祖牌位上。
平時不會放在心上的人,甚至平生完全不相識,竟於祭祀的片刻,母親的一聲輕喚,神案前舉香敬祖的我們共同感知一個短暫的生命曾走進父親的人生,留下稚巧輕淺的足跡,走過我和母親記憶的湖水,泛起陣陣漣漪,只是經過,只有在此刻憶起,憶起我們是一家人,不久又消失無痕。
終會遺忘,何苦每逢初一十五炷香禱求?生命隕落任誰都備感不捨與遺憾,面對來不及長大的幼兒尤甚。我深信,父母早年馨香禱祝,思及哥哥定是百感交集,多年後,一句「回來吃飯」,其實道盡悠悠歲華逐漸淘去憂傷的渣滓,留下釋然的祝福。回來吃飯,圖的不僅是團圓,更以維續生命的根本「吃」當作祝願,不只吃,還企盼他吃飽,真切相信他定能飽食鼓腹心滿意足,是生者對先人的祝福,也是給自己的心理寬慰。
備品的過程又何嘗不是祝福?拭潔桌案,獻上淨水,母親從父親飲食偏好尋繹哥哥的食癖,他應與父親一樣喜食零嘴佐飲咖啡,而水果是祭祀必備。分明早逝,在母親假想中他儼然同我長大,不同的是,他不會衰老,更不會再次死去。
哥哥在母親心中長大了,而母親則在我眼裡漸漸老去,我主動接過線香,攏聚成束恭敬地植插香爐,這次,我與敬業哥哥如此靠近,不禁恍然,初一十五的焚香是爲團圓也罷,是給祝福也罷,是基於心理慰藉也罷,重要的是在諸多遺忘你的日子裡,我可以在這兩天重新記憶你,記憶你未滿周晬竭力哭喊而終究沉滅於生命之海的故事,每次讀取,彷若你又活過一遭,不曾真正死去。
回來吃飯,我對你悄聲說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