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房貸變雙面刃 估價師點出4政策漏洞

▲估價師認爲新青安本希望協助年輕人買房、近期卻因一連串負面效應而引起爭議。(圖/記者陳筱惠攝)

記者陳筱惠/臺中報導

近期已有多起建商因資金鍊斷裂導致停工、倒閉、爛尾樓,讓外界擔心房市與金融業可能面臨系統性風險。估價師認爲,新青安本希望協助年輕人買房、近期卻因一連串負面效應而引起爭議。隨着執行時間拉長,政策設計上的缺陷與執行層面的問題逐漸浮現。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9/拒貸的理由都是假的? 內行揭銀行「潛規則」

新青安政策大衆認知與消費者比較有關,跟多起建商因資金鍊斷裂導致停工、倒閉,爛尾樓關聯性不大,但實際上,兩者息息相關。臺中營建業者說:「近期包含海線建商貼出聲明旗下建案全面停工,其實就與新青安有着盤根錯節的關聯。」

新青安房貸政策在2年前推出,初期帶動部分購屋需求,短時間內也讓房市買氣升溫,卻導致資金過度流向不動產、利率上升,最終逼得央行出手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從存款準備率下手,底下銀行團也開始緊縮,市場更傳出每一家分行要以去年同期爲指標,每月需下降10%的不動產放款額度,讓撥款排擠等問題演變成「貸不到」的情況。

▲政策過度依賴利息補貼刺激買氣,卻未同步檢討土地與住宅供給,造成資金大舉涌入需求端、供需失衡。(圖/記者陳筱惠攝)

該名建商說:「停工的建商手上其實有即將交屋的社區,照道理來說有錢入帳就不會跳票,但實際上該社區因坐落雲林非核心地段,銀行評估後延遲半年直到最近才完成放貸,6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就足以讓一間公司資金斷鏈。」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市場研究室協理陳孟筠指出:「新青安政策存在4大結構性問題。首先,政策過度依賴利息補貼刺激買氣,卻未同步檢討土地與住宅供給,造成資金大舉涌入需求端、供需失衡,進一步推升房價。」

其次,政策資金排擠效應,銀行本就受到法規限制,當資金大量流入房貸市場,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綠能產業等其他領域的放貸空間就被壓縮,導致利率上揚、放貸額度緊縮與審覈延遲等現象。

第三,監理配套不足,部分民衆利用低利貸款購屋後再轉租套利,讓資源流向投機與資產型需求。雖然政府後續加強審查,但因缺乏即時性及系統性,執行成效有限。

最後稅制改革未到位,難壓抑結構性扭曲。新青安政策聚焦購屋補貼,卻忽略對持有端如囤房稅、空屋稅等制度同步改革,導致補貼效益在高房價結構下消耗殆盡,讓市場失衡持續惡化。

▲臺灣房市正處於「價值重估」階段,預售市場長期依賴資本利得與預期心理,如今在融資收緊、需求下滑下,缺乏實質需求的區域和產品將首當其衝,價格修正壓力大。(圖/記者陳筱惠攝)

對此,陳孟筠進一步分析,臺灣房市正處於「價值重估」階段,預售市場長期依賴資本利得與預期心理,如今在融資收緊、需求下滑下,缺乏實質需求的區域和產品將首當其衝,價格修正壓力大。

尤其是臺灣住宅市場長期仰賴預售屋銷售,建商資金多來自預收款。在高利率與監理趨嚴的現在,這種預售機制的財務脆弱性變得更加明顯。近期已有多起建商因資金鍊斷裂導致停工、倒閉,爛尾樓風險浮現,波及消費者與供應鏈,風險傳導效應不容小覷。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9/拒貸的理由都是假的? 內行揭銀行「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