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原產地認定新規出臺,對業內影響幾何?

“現在沒有人敢報價,貨在天上飄,落地的時候市場可能是另外的價格了。”一家芯片報關公司的負責人在面對芯片原產地認定新規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官方微信發佈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通知明確,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爲原產地。請在申報時準備好PO證明材料,以備海關覈查。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爲準進行申報。

這意味着,部分在美國流片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可能因關稅影響而漲價。

一位芯片渠道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前大家對原產地的認定可能就是看產品標籤,其實界定的沒有那麼嚴格,另外因爲大多數封測產能都在東南亞區域,行業裡面原本認爲對於關稅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認定是流片環節,那意味通過美國晶圓廠製造的芯片將會加收高額關稅,比如TI德州儀器、英特爾等,短期內對相關公司的模擬芯片需求將會轉移至國內。”

受消息面刺激,今日芯片概念持續走高,唯捷創芯、聖邦股份午後漲停,晶華微、思瑞浦、美芯晟、納芯微、富滿微等此前漲停。

有芯片渠道商對記者表示,“不少美系芯片公司的新增訂單都暫停報價了,大家也在評估影響。”

“今天早上收到了深圳海關這邊的通知,芯片原產地認定的新規我們也是剛剛纔知道。”上述芯片渠道商對記者表示,整理新規報價需要一段時間,但不會持續太久,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按照關稅比例,美國流片的芯片成本將會大幅提高,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的流動風向。

花旗此前在對國產模擬芯片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隨着對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增加,部分公司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德州儀器在中國的成本優勢將基本被消除。預計中國模擬芯片供應商的全球市場份額約爲6-8%(領先供應商僅約1%市場份額),這爲進一步本土化提供了充足空間。”花旗稱。

而業內人士認爲,美國本土產的晶圓產品較大概率即可作爲原產地認定標準,對於美系IDM廠商產品會在實施過程中或受到較大的關稅衝擊。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美國本土的晶圓廠有:GlobalFoundries(格芯)、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

除了英特爾的產能集中在美國外,目前德州儀器的晶圓廠主要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緬因州、猶他州,少部分晶圓廠在德國,封測主要在美國本土,部分位於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成都。

2024年TI在中國區的收入約30億美元。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超800億美元,中國市場超3000億元。同時模擬芯片大多數採用成熟製程產能。

此外,英特爾部分CPU和GPU產品、AMD部分嵌入式處理器等成熟製程芯片、ADI的模擬芯片產品、博通部分射頻類和汽車電子芯片、美光少部分DRAM和NAND芯片、安森美大部分功率類產品、Qorvo的射頻前端產品或將因原產地認定新規受到影響。

“影響比較大的目前看還是流片在美國的模擬芯片,這塊國內能做的廠商比較多,但是數字芯片暫時還沒有太大的波動,這部分產能很多都在中國臺灣以及亞洲區域。”一芯片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