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攀升催生新職業 “擺渡人” 帶着國產汽車“跑”向世界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攀升催生新職業 “擺渡人” 帶着國產汽車“跑”向世界)

央視網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亮眼,產銷量雙雙突破690萬輛,出口實現了75.2%的增幅。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陸路口岸,隨着新能源汽車出口量不斷增長,近年來,在霍爾果斯口岸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新職業——新能源汽車“擺渡人”。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新職業。

以往,霍爾果斯口岸出口的汽車很多都是通過籠車實現轉運。前兩年,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免籤政策落地後,出現了更方便、更靈活的“自駕出口”通關方式,通過“擺渡人”自駕交付汽車更有效率、成本也更低。

上午9點多,潘廣德從家裡出發,他先到汽車貿易公司取車,然後駕駛着中國生產的新車從霍爾果斯出境,將車停到哈薩克斯坦境內指定位置,完成交付驗收後,再乘跨國客運大巴返回國內。

新能源汽車“擺渡人”潘廣德稱:“哪怕是半夜一點兩點,叫到號就得去提車。今天叫號叫得早,有可能還能跑兩趟,回來拿上車再跑一趟。最多一天,那是破紀錄了,跑了三趟。”

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施行“自駕出口商品車快速通關模式”,出口企業只需提前在線上生成包含車輛各類信息的專屬二維碼,“擺渡人”在通關時輕輕一掃便能實現秒級放行,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受到當地民衆的喜愛。在霍爾果斯,像潘廣德這樣的“擺渡人”已經有4000多人。他們中大多不是職業司機,有農民、牧民、務工人員,甚至還有一些到這裡來跨境遊的遊客。

潘廣德稱:“雖然這個行業辛苦,但快樂着。我們所開的車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自己的自主品牌,給這車開到國外走出國門,對我們‘擺渡人’來說也是一種自豪,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