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療法日增 病團:盼推病人版治療共識

小細胞肺癌的發生有着城鄉差距,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及交通不便,影響病人就醫及早篩不易,臺灣臨牀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義大醫院副院長黃明賢呼籲,政府應正視環境與區域不平等,強化基層資源配置與轉介機制。而病團也認爲,政府應保障病人蔘與政策制定的權利,未來將推動「病人版」的治療共識及照護平臺。

黃明賢指出,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吸菸者的比率維持在八成四左右,由於中南部與山地偏鄉地區醫療可近性長期不足,部分患者需開車二至三小時前往就醫,也造成患者分佈南北有別,以義大醫院爲例,小細胞肺癌佔比高達十二%,顯著高於北榮的八%與臺大的六%;而肺癌防治不只是醫療問題,更牽涉環境與社會公平,需多方協力纔能有效降低病患風險。

三年前國健署推動肺癌公費篩檢,重度吸菸者比率過低,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指出,小細胞肺癌與吸菸高度相關,預防應從源頭着手。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則認爲,肺癌篩檢與其他癌症篩檢不同,包括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民衆須自主確認是否符合條件,且多數醫院需經由胸腔科或家醫科評估後方可進行;若健康識能不足或擔心污名化,將直接影響行動力與篩檢參與率。未來應善用戒菸門診、職場健檢與健保問診紀錄等既有管道,串聯繫統資料,精準掌握高風險者並促其接受篩檢。

另外,病人蔘與已是國際趨勢,張文震指出,病友不應只是治療體系的被動接受者,也應成爲公共政策倡議的一環,隨着新藥種類愈來愈多,副作用也與傳統化療不同,目前在推動「病人版」的治療共識及照護平臺,協助民衆更瞭解疾病本身及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