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預算每人每年僅18.69元 弱勢族羣成隱形受害者
沒有心理健康,就不算健康,專家呼籲政府增加預算投入,拉昇至OECD建議水準,至少佔醫療預算的1成。焦慮個案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你願意相信,一杯手搖飲的價格,就是我們每個人一整年心理健康的全部支出嗎?心理健康聯盟指出,國際已將心理健康列爲國安等級問題,但臺灣每人心理健康促進及預防經費僅有18.69元,嚴重不足,基層社區預防與支持系統薄弱。在資源失衡之下,弱勢族羣成隱形受害者。沒有心理健康,就不算健康,專家呼籲政府增加預算投入,拉昇至OECD建議水準,至少佔醫療預算的1成。
心理健康聯盟發言人張淑慧指出,弱勢族羣的心理健康困境正日益凸顯,卻缺乏支持系統。在山地鄉的自殺率高達20.4%(每10萬人口),遠高於全國平均12.5%;各就學階段身心障礙且情緒行爲障礙的身心障礙學生約有9033人,缺乏適切的輔導人力。
另外,臺灣還面臨0至6歲發展遲緩兒10年暴增66.5%的現象,父母心力交瘁,無援支撐,家庭壓力恐成下一波「心理海嘯」;家庭照顧者長期身陷無償照護與孤立情緒的雙重壓力,高達42.4%專線的來電是傾訴照顧壓力,包括焦慮、憂鬱等情緒困擾;去年臺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僅51.8%,遠低於新加坡(62.6%)、美國(57.3%)、南韓(55.6%)和日本(54.8%),女性因照顧責任被迫離職。
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張珏說,這些數據反映了我們在心理健康服務的平等可及性上還有改善空間。世衛2025年《心理健康政策與行動指南》指出,各國應將心理健康納入基層照護、關注社會結構性因素並提供文化安全與人本支持。她呼籲,政策應涵蓋性別不利羣體、原住民、身心障礙者等,並增加偏鄉地區的資源可近性,除了區域人口需求差異的敏感度,也需關注不同羣體數位落差導致的邊緣化。
目前國際已將心理健康列爲國安等級問題,澳洲平均每人約新臺幣535.98元、新加坡356.95元、泰國39.72元、韓國22.58元。我國衛福部2025年至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劃」2025年預算10億9163萬3000元,每人每年46.72元;其中,編列心理健康促進及預防預算,臺灣卻仍僅有象徵性的每人每年18.69元,遠落後國際。
張珏直言,心理健康促進及預防業務預算編列嚴重不足,側重在精神醫療、藥酒癮及事後處遇,輕忽基礎心理健康促進的普及性預防工作。政府亟需全面盤整並加碼,將心理健康預算拉昇至OECD建議水準,至少佔醫療預算10%。另設立法定預算項目及比例,確保長期穩定投入,優先發展預防性心理健康服務與社區心理支持網絡。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