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整治“自媒體”發佈不實信息亂象,爲期兩個月
繼中央網信辦發佈開展“清朗·整治‘自媒體’發佈不實信息”專項行動後,微博針對相關問題將開展集中整治行動。
8月1日,微博管理員發佈消息稱,針對“自媒體”惡意蹭炒誤導公衆、多種手段歪曲事實、不做標註以假亂真、專業領域信息不實等“自媒體”發佈不實信息亂象,即日起開展爲期兩個月的集中整治行動。
關於惡意蹭炒誤導公衆問題,微博管理員稱,涉熱點輿情或公衆人物時,假冒當事人、近親屬等,通過賬號名稱、簡介等方式編造身份,蹭炒熱點,混淆視聽;涉重大輿情、突發事件時,假冒知情人士,編造起因進展、傷亡人數等,無中生有,干擾輿論;發佈財經、軍事、外交等重要領域信息時,虛構所謂“權威報道”“一手數據”“深度揭秘”等信息,胡編亂造,誤導認知。
多種手段歪曲事實問題,包括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術,仿冒他人,或編造社會民生等領域虛假信息,欺騙公衆。通過劇情擺拍、拼湊剪輯等方式,編造事件、虛構或誇大情節,引起關注;歪曲解讀關乎公衆利益的政策方針、法規文件,宣揚“即將取消”“重大變動”等不實信息,製造噱頭。
此外,多種手段歪曲事實問題還包括對往年社會新聞、政策發佈等舊聞舊事摘頭去尾,掩蓋時間、地點、結果等關鍵要素,惡意炒作;藉助網絡黑灰產等渠道,以刷榜打榜買榜方式,通過熱搜榜單呈現不實信息,操縱榜單等。
不做標註以假亂真問題包括,對涉及國內外時事、公共政策、社會事件等相關信息,未標註或未準確標註信息來源;以“網傳”“網友表示”“來源於互聯網”等方式發佈信息,模糊標註信息來源,發佈無實際依據內容;標註錯誤信息來源,或矩陣賬號互相引用標註,導致公衆無法追溯真實來源;以過小字號、隱蔽位置、進度條遮擋等方式標註,刻意弱化標註標識。
專業領域信息不實問題,包括不進行專業資質認證,或以虛假認證、過期認證方式,冒用財經專家、醫生、律師等身份;歪曲解讀專業內容,如杜撰或篡改真實案例細節,發佈未經科學驗證或明顯違背科學常識的信息,將不同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張冠李戴、篡改史實。借專業知識分享名義,編造同質化文案或虛假故事,藉機引流帶貨。發佈教程,教授通過虛假擺拍、蹭熱引流等方式打造“網紅專家”人設,擾亂傳播秩序。
此前,微博一直持續開展網絡謠言專項治理工作。今年6月,微博就曾對巡查發現到的“政府工作人員因買方便麪被通報”、“足協要去指導蘇超”、“西藏貢嘎發生棕熊食人”等56類在全網流傳的典型謠言予以闢除,共清理相關違規內容12238條,處置賬號162個。其中,對最早發佈相關謠言的微博賬號@成都張小元@海河上的解放橋@用戶7091186830予以關閉賬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