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設備較多、產線遭遇突發,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不及預期
5月8日,國內晶圓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發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63.01億元,同比增長29.4%;淨利潤13.56億元,同比大漲166.5%,但收入未達指引預期,預計二季度收入環比下降4%到6%。
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9日在一季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由於工廠生產性波動,一季度後半期平均銷售單價下降,導致收入未能達到指引預期,這一影響將會延續到二季度。
趙海軍表示,一方面由於公司廠務在年度維修時出現突發情況,影響了產品的工藝精度和成品率問題,另一方面公司一季度新進設備較多,在設備驗證過程中,發現設備性能和工藝表現需要改進,導致產品良率波動。以上影響預計延續到未來四到五個月。作爲單一事件,對公司而言實際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後續將產線晶圓交付提升至最高標準需要一定時間。
儘管產品均價下滑,中芯國際毛利率仍同比增長至22.5%,高於指引的19%至21%,主要得益於產品出貨量的提升,一季度晶圓出貨量同比增長27.7%,環比增長15.1%,帶來規模效益,降低了成本。
總的來看,一季度晶圓營收佔比95.2%,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環比增加2.7個百分點。晶圓應用類型中,智能手機領域營收佔比24.2%,同比下滑7個百分點,環比持平;電腦與平板領域營收佔比17.3%,同比下滑0.2個百分點,環比下滑1.8個百分點;消費電子領域營收佔比40.6%,同比增長了9.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了0.4個百分點;互聯與可穿戴領域營收佔比8.3%,同比下滑4.9個百分點,環比持平;工業與汽車領域營收佔比9.6%,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4個百分點。
中芯國際表示,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大漲主要是由於晶圓銷量上升、產品組合變化,使得營業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趙海軍表示,此前市場預計智能手機、電腦都會有很大成長,但今年5月份公司看到,手機的總出貨量預計將得到修正,Q3可能出現客戶備貨目標的向下調整;PC產品銷售平穩但缺乏大幅成長,下游備貨情況已經差不多(完成);電視、平板電腦在內的面板整體供過於求。以上因素導致對代工行業形成價格下行壓力。中芯國際將支持客戶直面市場價格競爭,但不會以主動降價爭取更大市場份額。
另外,從地區來看,中芯國際一季度中國區營收佔比84.3%,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但環比減少4.8個百分點;美國區營收佔比12.6百分點,同比減少2.3百分點,但環比增加3.7百分點;歐亞區營收佔比3.1%,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環比增加1.1百分點。
對於關稅影響,趙海軍表示,新的市場因素出現後,二季度基本面相比一季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客戶都在沉着應對,公司產能利用率繼續保持飽滿狀態。公司已經看到各行業,包括工業與汽車領域觸底反彈的積極信號,產業鏈在地化轉換也繼續走強,更多晶圓代工需求迴流本土。關稅加重戰政策出臺後,中芯國際進行內部測算,並與供應商、國內外客戶做了深入交流,政府也與工業界密切溝通,結論是實際對行業的直接影響非常小,“影響小過一個百分點”。半導體代工行業,在採購層面可以吸收掉關稅影響。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