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館推手語導覽,烏市聾校教師助力聽障者
新疆網訊(記者張夢婷 王煜)新疆科技館即將爲聽障人士提供手語導覽服務。記者7月4日從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獲悉,由烏魯木齊晚報攜手烏魯木齊市教育局、新疆科技館共同打造的手語導覽服務項目取得新進展——科技展品解說詞的手語翻譯工作已基本完成,青年教師正積極練習,爲後續視頻錄製做好充分準備。
4月2日,眼界新聞客戶端發佈新聞《烏魯木齊晚報攜手市教育局、新疆科技館打造手語導覽服務幫助聽障人士看懂“科普”》,報道三方將合作把科技館展品、互動實驗等內容製作成手語解說視頻的消息。首個試點區域選定爲防震減災展廳。前期,新疆科技館提供了詳盡的講解文本資料。
市聾人學校承擔核心翻譯任務。教研組組長趙曉橋介紹,接到任務後,學校迅速組建了以5位青年教師爲骨幹的翻譯團隊,並採用“以老帶新”模式確保質量。“青年教師首先進行初步翻譯,隨後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嚴格審覈把關。”趙曉橋說。
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專業詞彙的手語表達。趙曉橋介紹,對於《國家通用手語詞典》中未收錄的科技詞彙,團隊制定了統一規範,所有疑難詞彙彙總後提交至學校手語教研組,通過集體研討最終確定手語表達方式。
“我們希望這次爲科技館打造的手語解說,能延續公益初心,真正鼓勵聽障人士走進科技場館,感受科學魅力。”趙曉橋說。
目前,翻譯團隊的青年教師正加緊練習,力求在視頻錄製中呈現最準確、流暢的手語解說。本報全媒體記者團隊將持續跟進項目進展,錄製手語視頻,推動這一融合“科技+人文”的公益項目早日落地,讓聽障羣體能夠平等、便捷地享受科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