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烤饢 平民美食飄香千年

喀什汗巴札及古城商街的美食主角羊肉,有烤串烤油包肝烤全羊水煮手抓羊烤包子蒸包子,入飯或拌麪,就是沒有「羊肉爐」。(何曼卿攝)

啓程到南疆前,親友同事七嘴八舌提醒,「天天吃羊肉,蔬菜水果少,要注意纖維、維他命補充」,「帶威而鋼吧!以免『高反』」。到了當地,答案一一揭曉。

新疆佔大陸六分之一,臺灣46倍大,除了湖泊、草原、森林、雪山、冰川、沙漠壯麗奇景,三山夾兩盆的地理孕育豐富物產,棉花、小麥、畜牧撐起經濟命脈,西域與中原、遊牧與漢族,經過古絲路千年交流下,醞釀豐富飲食文化,南疆「風土」端上的美食,自帶特色。

首先是新疆美食第一主角羊肉。對臺灣人來說,大底認爲羊肉騷味重,需加上中藥、藥膳、沙茶等燉煮炒,大把撒上孜然粉烤成羊肉串,最常見的是配上火鍋料沾醬吃的羊肉爐。但在南疆喀什地區吃羊肉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喀什汗巴札1.5公里美食一條街上五百多個攤商,可看見烤羊肉串、烤油包肝(一塊羊油一塊羊肝),澎湃的烤全羊或水煮手抓羊,或切塊炒入拌飯,剁碎包入烤包子、蒸包子或扁平的烤饢裡,唯獨不見羊肉爐。

爲何新疆人不吃羊肉爐?一位60多歲的烏魯木齊居民及另一位維族青年異口同聲回答,「我們的羊肉(南疆)含鹼高,一點騷味也沒有。」南疆溫差大,戈壁沙漠田間土壤含鹼鹼,長出含鹼飼草,羊吃入肚後羊肉自然含鹼量高,因此稱「南疆鹼羊」,地域較寒冷的「北疆寒羊」,以肉脂多體型大的「阿勒泰羊」大尾羊爲主,全疆依羊種及區域又細分六、七種,北疆哈薩克族及南疆維吾爾族的羊肉煮法及吃法,也各有講究。

記者嘗過烤燉燜煮包入餡的南疆鹼羊肉,的確騷味不重,肉質稍嫩,最回味的則是刀郎地區莎車老城街區上的烤包子,店家由第四代接班,師傅們在店門前切肉、包餡、燒烤,烤包子個頭雖小,但麪皮肉餡比例恰好,一口咬下外酥有嚼勁、鹹香出汁,沒有邊角肉入餡纔會咬到筋膜的不愉快。也許店家用心挑去筋膜,也許是採用麥蓋提當地體型大產肉多的「多浪羊」。

正因爲氣候乾燥,喀什古城羊肉舖天未亮就開店,忙着支解溫體羊肉骨,餐館小吃攤或烤串店的師傅,大多在店門口前分工切羊肉燒烤燉煮,遊客用餐時可順道直擊一條龍流程。

能夠刷新外地遊客三觀的,莫過於店家門口爐竈上一排排「缸子肉」,將肉塊加上胡蘿蔔等乾果蔬菜放入搪瓷杯子,小火清燉,除了羊肉,還有牛肉、雞肉,以及南疆獨有的鴿子肉,吃法是取出鴿子放空盤,剝饢小塊沾食湯汁或泡入湯杯裡,品嚐鎖住肉汁的醇湯,再吃軟嫩的鴿肉。

南疆也吃得到海鮮,有湖魚溪魚及養殖魚蝦,常見的是巴札或古城商街上的炸魚;刀郎地區則流行烤「鮮」,烤羊肉及烤魚,在地維族人從紅海水庫或葉爾羌河打撈新鮮的大魚,去內臟後用紅柳枝撐起十字,架在炭火上烘烤,上桌前再撒上切碎的洋蔥、番茄等拌醬。到刀郎地區觀賞金秋胡楊時,可趁機嘗「鮮」。

隨新疆養殖漁業興起,鯉魚、草魚、花白鰱、中華鱘魚等產量漸增,記者在烏魯木齊市區一間時尚的自助火鍋店吃到梭邊魚,分麻辣或番茄兩種湯頭,魚肉現點現切無限續盤,因肉質鮮美,刺少肉厚,成了新疆在地不敗美食,一人三百元新臺幣有找。

新疆有句順口溜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人人誇」,在喀什巴札商街社區馬路旁公路休息站都有得買,葡萄有青紫長短圓細,甜瓜西瓜品種繁多,有戴小帽的維族老人或婦人挑攤子、騎電動三輪車販售。常見的還有紅石榴,剝開取籽榨出來原汁酸甜,連皮整顆榨的稍苦澀。飽嘗一頓烤羊肉後,再喝上一杯紫紅色石榴汁,或一碗酸奶,皆可解膩。

南疆戈壁沙漠多,吃不到綠色蔬菜?以前可能是,但近年南疆溫室大棚從牧羊、水果,轉向蔬菜,除了栽植寒冬「老三樣」白菜、土豆、蘿蔔,還有茄子、西紅柿(番茄)、菠菜等,隨技術提升及種植面積擴大,如今已成全疆的「菜園子」。

「新疆的番茄引來臺灣多家食品大廠加工出口,賣到海外市場。」一位在地人說。記者則在拌麪裡,吃出了對新疆番茄的好感。新疆主食有拌麪及手抓飯、等,吃法豐儉由人,南疆人常吃的西紅柿拌麪,將蛋汁炸過後炒入番茄,再拌入清煮拉麪,簡單好滋味容易吃上癮,另一道新疆美食「大盤雞」,也是拌入寬面沾滿肉汁菜香大口吃;拌飯則以羊肉配蘿蔔爲主,配上烤鴿、烤羊排、洋蔥番茄乾果,則變身奢豪大盤手抓飯。

烤饢是主食也是點心。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札的「阿凡提大巴札饢房」介紹着,饢在西域有兩千年曆史,以小麥麪粉發酵放少許鹽烤成小圓扁餅,又叫「饢餅」「胡餅」、「爐餅」;新疆人有句老話「寧可三日無肉,不能一日無饢」,夏日會在家中小院葡萄架下打饢,煮熱奶茶配剛出爐的烤饢,邊聊天邊歌舞。新疆六大區各有吃法,隨內地人變多,饢的口味已有上百種,例如湖南人愛吃辣皮子饢,上海人喜歡玫瑰花醬甜饢。

疆人日常零食則有葡萄乾、杏幹、巴旦木、幹無花果等,以及羊奶牛奶等奶製品。「駱駝奶產量比較少,運送時不能搖晃怕發酸。」一名喀什人提醒,記者立馬買了駱駝奶貝、奶條。無論喀什老城街區或烏魯木齊大巴札,都是「剁手指天堂」,要當心行李超重的問題。

如不上天山、崑崙山或帕米爾高原,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景區玩,大部分遊客不會「高反」。一位迪麗熱巴「發小」(兒時玩伴)阿迪力貼心提醒,不管到南疆或北疆旅遊,別提「豬」或改稱「佩奇」(卡通片《小豬佩奇》,臺灣譯爲《粉紅豬小妹》),因爲維族人大多信回教,還有「別再說我們(維族人)像外國人!」濃眉大眼一臉帥氣的他解釋,那是一種冒犯。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