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館裡藏着哪些扮美神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風。新疆博物館的展櫃裡,靜靜陳列着古代女子跨越千年的扮美神器,這些承載着絲路文明的飾品,無聲訴說着西域大地的美學密碼。

項鍊、耳環、耳墜、手鐲、戒指、頭飾……在新疆博物館展櫃中,你會看到各式各樣新疆古代女子使用過的飾品。一件出土於洛浦縣山普拉墓地的漢代琉璃珠項鍊,以橙黃琉璃珠與青綠松石間隔排列,珠粒雖歷經千年風霜仍圓潤如初。館內還陳列有以奶白色琉璃珠、銅、金、綠松石、炭精、動物骨頭等製作的項鍊。有的工藝粗獷,鏈環相扣;有的工藝比較講究,在鏈環上鑲嵌着寶石或雕刻精美的花紋。

耳畔搖曳的風情最是動人。新疆博物館展出的墜石金耳環、三羊金耳環、鑲嵌寶石金耳環、葡萄墜金耳環、銅耳環等,每一個都別有風情。尤其是造型獨特的墜石金耳環,距今約2500年,由金子和玉石兩部分組成,金子上刻有簡單的花紋,在彎月形玉石襯托下,猶如一隻展翅的小鳥,隨着女子的走動而搖曳生姿。

新疆博物館講解員介紹,耳環和耳墜是新疆古代女子不可或缺的飾品。館內展出的文物中,耳飾款式豐富多樣,從簡約的金屬耳環到華麗的寶石耳墜,應有盡有,“耳飾能夠修飾女子的面容,展現了古代女子的審美。”

腕間風華同樣璀璨。珊瑚手鍊、珊瑚串珠、金珠串飾、銅珠串、手鐲等,都是新疆古代女子用來裝扮手腕的飾品。出土於洛浦縣山普拉墓地的漢代珊瑚手鍊和串珠,色澤明豔,即便放在現在,也不輸一些網紅產品。而出土於哈巴河縣東塔勒德墓地的金珠串飾,其做工款式和時下大牌珠寶廠家售賣的黃金手鍊款式幾乎沒有差異。從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下阪地墓地出土的一批銅手鐲,距今約2500—3600年,雖已覆蓋着一層薄薄的綠鏽,但依然散發出獨特魅力。此外,還有出土於昭蘇縣夏塔墓羣的漢代鑲嵌寶石金戒指、髮簪、髮釵、步搖、花鈿等飾品。

新疆博物館的古代女子飾品,承載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審美。這些飾品不僅見證着古代女子對美的追求,更銘刻着絲綢之路上“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的文化交響。(王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