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檢察機關:補新綠 “鎖”黃沙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古雪麗 蘇麗麗

盛夏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烈日炙烤沙海,熱浪在紅柳新葉間蒸騰。6月16日,若羌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牟新城來到距離瓦石峽鎮約20公里處315國道旁的補種植被區,查看植被長勢及配套設施運行情況。

“這些紅柳的成活率達80%,沉砂池蓄水可滿足400畝植被的滴灌需求。”一同前來的若羌縣林業和草原局幹部艾買爾·吾斯曼欣慰地說。

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庫姆塔格沙漠交界處,原生植被起到了阻止沙漠擴張的關鍵作用。

2024年5月7日,若羌縣檢察院接到線索稱,某電力工程公司實施風電項目存在佔用灌木林地現象。檢察官實地走訪發現,該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因道路狹窄,施工車輛便借路旁的林地會車,致使83畝原生灌木遭到破壞。

檢查官調查發現,該公司已接受行政處罰並嘗試原地復綠,但附近缺少天然水域及灌溉設施,恢復工作一直未取得進展。經檢察機關、相關行政部門與該公司共同商討,最終確定異地補植方案。同年9月,若羌縣檢察院召開聽證會並向若羌縣林業和草原局制發檢察建議書,該局迅速協調有關部門爲某電力工程公司劃定異地補植點,並指導該公司制定科學可行的植被恢復方案。

今年4月,某電力工程公司在距瓦石峽鎮約20公里的315國道旁按照方案修建沉砂池、鋪設草方格,種植紅柳400畝,兌現“毀林一處、復綠一片”。

在補植點,草方格鋪滿沙丘,補植的紅柳已深深紮根,細碎的葉片正向上生長。

“我們已經投資100多萬元用於紅柳的補植及養護,確保植被的成活率。”某電力工程公司員工遊勇(化名)說。

類似的生態修復行動在巴州多地同步展開。不久前,且末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王蒙萌與同事對當地新增的54畝固沙植被“回頭看”,這些植被已與現有鎖邊林逐步“合龍”。

4月1日,且末縣檢察院收到線索:部分農戶在未取得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開墾林地,破壞原生植被及固沙植物,導致土地裸露,面臨沙化風險。收集和固定證據後,檢察院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要求其針對沙漠邊緣羣衆生產生活特點,在春耕前辦結案件並指導當事人採用低成本、易存活的沙生植物復綠。

今年6月以來,尉犁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王守硯和同事多次沿着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鎖邊林帶徒步巡查,瞭解植被成活率、灌溉設施運行情況和周邊生態環境狀況。

針對沙漠邊緣地下水超採、植被退化等問題,該院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辦理公益訴訟案件8件,督促清理沙漠周邊建築垃圾、生活垃圾1.2噸。

守護塔克拉瑪干沙漠生態環境,合理利用水資源是關鍵。

巴州檢察機關聚焦沙漠邊緣植被保護的同時,圍繞塔里木河流域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等方面建立長效保護機制。

6月20日,輪臺縣人民檢察院牽頭,庫爾勒市人民檢察院、尉犁縣人民檢察院、若羌縣人民檢察院、且末縣人民檢察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烏魯克墾區人民檢察院聯合簽署塔里木河流域巴州段生態環境和資源檢察司法保護協作機制,共護塔里木河流域巴州段生態安全。

“這是一場與風沙較量的持久戰。”巴州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海玲表示,巴州檢察機關將持續通過公益訴訟推動生態修復,創新工作機制,保護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