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實 | 紀錄片《田野之上》第四集《獨木不成林》
你好
6集系列紀錄片紀錄片《田野之上》由解讀中國工作室、騰訊視頻、上海廣播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學習出版社共同出品。2025年1月7日起,每週二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田野之上》聚焦鄉村振興主題,通過對中國農村裡農業、生態、文化、產業、人才、人的全面發展六個角度的展現,深入剖析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實踐案例,生動講述中國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立體展示鄉村振興實踐中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成果。導演組進行了爲期近一年的駐村記錄,真實記錄了中國鄉村振興的人物故事,帶來直觀的新時代鄉村影像,完整呈現了中國鄉村正在經歷的挑戰和變化。
行走在中國的鄉鎮和縣城,巨型的地標提醒着你當地最有名的物產。
這些或寫實或寫意的龐然大物,是一張張精心打造的地方名片。令當地人驕傲的產業背後,是無數人的齊心協力。
中國人信奉“集中力量辦大事”。浙江杭州的一個小村莊,從一家村企性質的漂染廠,成爲現代化企業集團,就是力量匯聚的結果。
這些正在作業的工人,來自五湖四海,“共創共富”的信念,把他們吸引到這裡,成爲新村民。
山東壽光,一個讓人大開眼界的地方。這裡是全國聞名的蔬菜生產基地,年產量達到了450萬噸。
如果一個壽光人說,你沒有他們的絲瓜長得高,請別生氣;如果他說南瓜比一頭豬還重,也不是吹牛。
壽光的蔬菜,可以長在水裡,長在空中。
今天的壽光,擁有15.7萬個大棚,蔬菜供應實現了四季常青。在集體經濟改革的推動下,被現代科技澆灌的土地,生長出龐大規模的產業果實。
爲了讓人們吃到更好的蔬菜,壽光還建設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通過高標準提升質量、引領產業。
“壽光模式”,盤活了土地、激活了農民,也給壽光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可能性。
在中國農村,幾十年來,圍繞發展集體經濟,人們探索了數十種模式,但目標卻殊途同歸——提高產出,增加收入,促進共同富裕。
許多地方,不僅農業在迭代升級,新的產業也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着脫胎換骨。
河南許昌,中國假髮之都。每年,有數以千萬的假髮從這裡流向全世界。從走街串巷收頭髮,到製作加工,再到出口,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一切的源頭,就在小小的村裡。
許昌人做假髮生意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常年遊走於各地的許昌收發人,建立了一張固定的網路,源源不斷地把頭髮輸送到許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數中國人的頭髮,就這樣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了許昌。許昌人再用辛勤勞作變廢爲寶,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發製品的生產,一環扣一環。清洗、上色、打發、梳髮、捲髮、製作髮套,生髮經過數十道工序,被製作成當季的流行款式。
打發,就是這樣在篦子上,不停地拍打頭髮,將千絲萬縷的髮絲理順,變成一捆一捆長度相同的頭髮。
三聯機,可以把頭髮絲均勻地縫在一根線上。處理好的發簾,就像用頭髮做的窗簾,上面都是筆直的黑髮。到了這一步,假髮差不多完成了一半。
發製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廠裡的工人,大多來自附近農村。養家餬口是人們最樸素的願望。
和很多流水線上的標準件不同,發製品是個非標準品。頭髮太脆弱了,無法套用一個一個模具,更多還是憑藉工人的手感、經驗和責任心,才能把次品率控制到最低。
客戶不滿意,車間經理白曉菲心裡很着急。她經歷過行業寒冬,脣亡齒寒,齒輪上的每一個鋸齒都連着工人的命運。如果訂單保不住,這裡很多人將不得不選擇辭工,甚至要背井離鄉,去外地謀生。
一個發條是否符合要求,手感是不會說謊的。
直到今天,一頂全手織的髮套,還是需要工人們一針一線完成。沒有人能數得清一個人頭上的頭髮有多少根,但是許昌人知道,一頂假髮至少需要鉤23000針。
在非洲,假髮被稱爲“黑金”。這些勤勤懇懇的工人,就是“黑金”的締造者。對他們來說,如果在家門口有工作,那麼就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
熬過至暗時刻,春江水暖,海外市場的訂單紛至沓來,跨境電商開始忙碌起來。
在歐美,假髮是時尚icon。流行天后碧昂絲,每年從中國批發的假髮,價值高達上億元。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夫人,也曾多次佩戴許昌生產的假髮。
歐美傳統的銷售旺季“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前後,許昌假髮的銷量,都會迎來暴漲。
接軌世界,讓許昌嚐到巨大的甜頭。這幾年,當地政府不斷推出新政,出口報關效率不斷提高,還建立了全球第一個跨境直播基地。2022年,僅發製品一項,許昌市跨境電商交易額就突破10億美元。
跨境電商,直播賣貨……這樣的新事物,讓許多個許昌同世界對話,也顛覆着人們對中國鄉村的印象。
許昌的假髮,是中國的鄉村製造走向全球的縮影,這並不是孤例。新鄉江泉一家做的手工翅膀,同樣走出了家門,走出了河南新鄉的樊莊村,登上了維密的國際時裝秀。
在中國鄉村,大量以手工業爲基礎的副業,成爲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解決了一大批農民的非農就業。很多農民和江泉家一樣,依靠自己的雙手,把一個又一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行業,不管是頭髮絲還是翅膀,做大做強,發展成爲區域的特色產業。
比如濰坊,已經成爲世界聞名的“風箏之鄉”。像王家莊子這樣的村莊,就有40多家從事風箏產業的鄉村工廠。
這裡的農民,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把一個巨大的風箏放上天,一個人是完不成的。
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着一方產業和希望。
每一片土地,
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稟賦。
基於這些特色稟賦,
更基於人們的勤勞、智慧和探索,
鄉村的產業
得以孕育、壯大、迭代升級,
不斷闖出現代化的新路。
這是一條通向富裕的大路。
背後,驅動着這些努力的,
是改革,是創造。
紀錄片《田野之上》
第四集《獨木不成林》
今晚22:00
東方衛視新紀實時段播出
解鎖更多精彩視頻↓↓
今晚22:00
《田野之上》
全景展現中國鄉村振興畫卷
強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