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不只高血壓纔有 醫示警:關鍵在這層血管「保護膜」
睡眠對血管內皮細胞來說,是重要的保養時刻。示意圖/ingimage
很多人認爲血壓正常、膽固醇不高,就不必擔心心血管健康。然而醫師提醒,真正決定血管狀態的關鍵,是一層覆蓋血管內壁、看不見的「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它就像血管的皮膚,掌控血液流動、發炎反應,甚至影響癌細胞是否能入侵。
醫師張家銘日前在臉書粉專提到,當血管內皮功能正常時,血流順暢、發炎少,身體如同高速公路無塞車;一旦受損,血流會變得阻滯,增加動脈硬化、血栓與心肌梗塞風險,卻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問題時,已是疾病前兆。
他指出,血管內皮細胞對飲食極爲敏感,高糖、高油、加工紅肉、炸物與含糖飲料,會誘發發炎反應、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長期下來削弱血管彈性;相反地,深綠色蔬菜有助促進NO生成,莓果、葡萄、黑巧克力等富含多酚的食物具抗氧化效果,橄欖油、堅果與深海魚則能提供Omega-3,豆製品與全穀類更有助穩定血糖、保護血管。
除了飲食,生活作息同樣關鍵。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會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皮質醇升高,進而抑制NO生成,使內皮乾燥脆弱、血壓上升。他也提醒,睡眠是內皮細胞修復的重要時段,「少熬一晚夜,可能比多補一顆保健品更有效」。
至於營養補充,白藜蘆醇、硝酸鹽、精胺酸、輔酶Q10及維生素C、E等,都在研究中顯示對內皮健康有助益,但效果最佳者往往是原本就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補品可以加分,卻無法取代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
他建議,從微小的日常行動開始:多走一段路、少喝一杯含糖飲料、提早半小時睡覺、每天吃一份深綠色蔬菜,這些習慣累積起來,就能讓血管恢復彈性、延長壽命。「血管是沉默的器官,當它出事時往往爲時已晚,預防永遠勝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