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下人身險公司淨利潤大增,經營水平、投資能力佔比幾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華辰燁 上海報道
除去部分問題公司,目前共有60家非上市壽險公司披露了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的整體經營表現浮出水面。從淨利潤表現來看,行業整體呈現回暖態勢,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信泰人壽未披露數據)合計淨利潤247億元左右,而2023年則是虧損超百億元。
上市公司方面,A股上市的5家險企也在一月底發佈了2024年業績預增公告,其中以人身險業務爲主的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的業績增長幅度均有望超過100%。
新華保險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受2024年國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回暖上漲,使得公司2024年度投資收益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同時疊加保險業務結構優化和規模增長,最終實現了2024年度淨利潤同比較大增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2024年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淨利潤顯著改善的主要因素首先是2024年資本市場回暖,尤其是9月以來的A股上漲行情,推動保險業投資收益整體上漲。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2024年財務投資收益率約爲4.30%,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約爲8.8%,投資收益的提升直接增加了公司的利潤。其次是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比如部分公司因金融資產重分類,持有資產的浮盈浮虧計入利潤表,以及在新保險合同準則下,採用即時折現率等規定,實現了更好的資產負債匹配,減少了利率波動對利潤的不利影響。第三是保險業務結構優化和規模增長。第四是“保險合一”政策的推行,預定利率下調使保險公司的成本降低,利潤回升。
非上市人身險企淨利潤同比增長超300億
2024年,這60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337.59億元,較2023年的10102.70億元,同比增長12.22%。
具體來看,2024年,泰康人壽、中郵保險繼續保持斷崖式領先,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2283.24億元和1349.4億元。排在第三至第五位的信泰人壽、工銀安盛、招商信諾人壽,其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529.94億元、458.08億元、414.83億元。整體來看,保險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非上市人身險公司達26家。
儘管2024年大部分非上市人身險公司都取得了較高的保費增速,但仍有19家險企保費收入負增長。其中,降幅較大的險企有恆安標準養老、小康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爲-96.1%和-66.1%。
除此之外,更受市場關注的則是2024年的淨利潤增長幅度,59家公司合計淨利潤(信泰人壽未披露數據)約247億元,而去年則是虧損101億元,同比增加超348億元。
這其中,淨利潤實現正增長的有22家公司,還有18家轉虧爲盈、6家虧損收窄,然而,仍有3家險企虧損額超過10億元。
具體來看,對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淨利潤進行排序,泰康人壽蟬聯榜首,合計賺得146.05億元,同比增長約6.54%;中郵人壽以 91.88億元淨利潤排在第二位,而其在2023年因受準備金折現率和投資收益不及預期影響,出現了百億元鉅虧。緊隨其後的是中意人壽,淨利潤爲13億元,2024年淨利潤超5億元的還有其他8家人身險公司。
上市人身險公司的業績表現同樣耀眼,新華保險在業績預告中表示,2024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爲239.58億元至257.00億元,與2023年度相比,預計增加152.46億元至169.88億元,同比增長175%至195%。
中國人壽的業績預告同樣喜人,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023.68億元到1126.05億元,同比增長約100%到120%。
利潤波動≠實際經營能力
得益於新舊會計準則的切換,有些公司利潤獲得大幅增長,如以交銀人壽爲代表的銀行系險企,其淨利潤從0.66億元到9.97億元,同比增長超14倍。中信保誠2024年雖然虧損超17億元,但其曾在2024年11月表示,目前正積極推進新會計準則在公司的落地,按新會計準則計算,公司持續實現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已與2023年全年利潤持平。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因會計準則的切換導致淨利潤出現的上漲,並不能代表保險公司實實在在的盈利水平提升。
而更多的原因則是來源於今年資本市場的回暖,其中,從漲幅看,長城人壽從23年盈利0.00378億元到24年的1.69億元,暴漲446倍。而長城人壽也因頻頻舉牌A股H股上市公司,成爲2024年最受關注的險資。
過去的2024年,A股表現“先抑後揚”,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2.67%,債券市場方面,2024年同樣走出超預期大牛市,利率中樞大幅走低,各類利差大幅壓縮,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從2.56%下行88BP至1.68%,保險公司持有的各類債券票面價值大幅上升。
具體來說,59家已披露2024年全年投資收益率以及綜合投資收益率的公司中,有18家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超過5%,20家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超過10%。分別來看,排到前3的公司是小康人壽、中英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以及同方全球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中英人壽。
德華安顧人壽總精算師王晴表示,從已公佈的非上市公司來看,2024年投資收益率比2023年有大幅提高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持有到期(HTM)債券分類改爲可供出售(AFS)債券。2024年國債利率下降了約0.9%,不同期限的債券價格上漲了4%到20%之間,如果將HTM債券改爲AFS債券,那麼不僅過去的債券浮盈會進入當年的綜合收益,當年的價格變化也會進入公司的綜合收益。
第二,2024年股市(滬深300指數)大約上漲了15%,而2023年則下降了11%。另外有些公司採用了IFRS9新金融工具準則,絕大多數債券被分類爲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所以在2024年有20家非上市公司的綜合收益率超過了10%,而在2023年沒有一家壽險公司的綜合收益率超過10%,最高是太平人壽的8.17%。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壽險公司盈利都在提升。比如,中信保誠人壽、光大永明人壽均出現了超過17億元的虧損,儘管投資收益率提升,但規模卻在收縮,淨利潤依然下滑。此外,還有的公司即使投資收益率有所提升,也難以扭轉虧損現狀。
如果拉長時間維度來看,60家人身險公司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僅4.5%,短期暴增的收益率持續性或不足。更需要警惕的是,預定利率下調後,仍有爲數不少的中小險企通過壓降規模規避利差損風險。
王國軍表示,新會計準則下利潤的波動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會計政策的變化和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等,而不一定完全是公司實際經營能力和業務拓展等帶來的盈利變化。比如一些公司可能因金融資產重分類導致利潤大增,但並非其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有了實質性的提升。
至於新準則下應該關注哪些指標,王國軍表示,新準則下評估壽險公司運營狀況的關鍵指標至少包括: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退保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