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化!陳其邁示警6、7月最高峰 胸腔、兒醫解析重症警訊

▲針對新冠疫情上升,高雄市長陳其邁今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防疫整備情況。(圖/記者許宥孺攝)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連續8週上升,高雄市長陳其邁今(9日)召開防疫記者會,說明目前高雄的防疫主軸,除了進入長照機構、醫院要戴上口罩,4大醫學中心也設立戶外診療專區進行分流,衛生局則會每日更新醫療院所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存量。此外,市府也邀集胸腔、兒醫專家解析成人與兒童重症警示症狀。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最新統計,全國第23周(6/1至6/7)新冠門急診就診共計6萬9009人次,較前一週上升7.8%,其中高雄市1萬181人次,也較前一週上升1.24%,新冠併發重症通報累計80例、死亡14例,顯示疫情確有升溫及流感化趨勢。

▲高雄市政府提出防疫三大主軸。(圖/記者許宥孺攝)

陳其邁表示,新冠疫情流感化,研判6、7月爲高峰期,爲維持急診量能,高雄落實三大防疫主軸,包括進入長照機構、醫院戴口罩,防疫醫療團隊積極介入羣聚感染;二、重症高風險對象「就醫、快篩、投藥」,4大醫學中心設「急診戶外診療專區」分級分流;三、每日更新合約醫療院所疫苗、快篩檢測及抗病毒藥存量,資訊公開透明。

何時需要快篩?陳其邁指出,新冠已經走向社區型流行疾病,一般感冒無需去快篩,除非是A流或流感,按照醫囑,也許醫師會給呼吸道治療藥物;若是65歲以上長者、孕婦、慢性病等高風險者就要快篩、就診開立抗病毒藥物。他強調,「快篩是爲了要把重症風險找出來,民衆無須恐慌買不到快篩。」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胸腔重症專科醫師林孟志 。(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胸腔重症專科醫師林孟志表示,這波疫情大部分是輕症,但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慢性疾病、癌症、慢性心肺、慢性免疫功能不全等高風險族羣要提高警覺。成人出現持續高燒達38度、心跳速度大於每分鐘100次、血壓低於90mmHg、呼吸喘困難等,即爲COVID-19重症警示症狀,除了篩檢是否爲新冠外,也要檢查是否合併其他病毒。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兒科醫師洪志興。(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兒科醫師洪志興表示,兒童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常出現於其他呼吸道疾病,但若出現其他併發症狀就要考慮COVID-19重症,包括超過12小時未進食、未解尿、不吃不喝、劇烈嘔吐、腹痛、頭痛、呼吸困難有胸凹現象、血氧飽和度低於94%,代表呼吸道嚴重問題;此外,四肢冰冷、脣色發白或發紫是循環問題,要趕快就醫。

如何預防新冠肺炎?洪志興強調,打疫苗是最好方法,目前疾病管制署宣佈,6月11日起,JN.1疫苗與第一劑疫苗接種間隔可縮短爲2個月,適用對象爲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患者,包括有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器官移植、HIV、洗腎、化療等,經醫師評斷可以在後天接種JN.1第2劑。

▲JN.1疫苗11日起開放施打第二劑。(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因應民衆快篩及就醫需求,高雄市衛生局每日彙整快篩試劑、抗病毒藥整備資訊,包括同時提供健保、自費快篩及抗病毒藥物合約醫療院所名單,以及販售COVID-19快篩試劑藥局名單。目前全市疫苗合約醫療院454家、抗病毒藥合約醫療院所330家,提供COVID-19快篩檢測醫療院所163家、每日更新存量。

▲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明診所就醫流程。(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成人、兒童重症警示症狀。(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重症高風險族羣出現症狀需進儘速就醫快篩、服藥。(圖/高雄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