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性格大變」 重症醫揭警訊:喉嚨癢卻不痛可能是前兆

▲新冠疫情近期不斷升溫。(圖/記者陳俊宏攝)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新冠就診數連續6週上升,疾病管制署公佈上週新冠就診人次1.9萬,增加88.2%,另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預估這波疫情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對此,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2025年版的新冠病毒,已經「性格大改變」。

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現在要注意病毒的「低調症狀」。他指出,現行變異株如KP.2、JN.1及XBB等「FLiRT家族」,傳染力更強且具免疫逃逸特性,即使曾感染過或接種過疫苗,仍可能再次染疫。

同時,這些病毒的症狀趨於輕微,常以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的形式表現,但肺部可能悄悄出現「毛玻璃樣病變」。

黃軒引用國內外研究指出,過去常見的新冠症狀如發燒比例已顯著下降,僅約40%以下的患者初次就診時出現發燒。取而代之的是更常見的疲憊、頭痛及腹瀉等輕微症狀。

他提醒,民衆要留意「身體的小語言」,包括嗅覺遲鈍、舌頭髮澀、以及喉嚨癢卻不痛等可能是感染的前兆。

黃軒建議,民衆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先觀察48小時,若症狀惡化如呼吸急促、腹瀉不止或持續頭痛,應立即就醫。即使症狀未加重,也不應掉以輕心,應減少外出並在家隔離。此外,在高風險場所如捷運、電梯及醫院等擁擠空間,戴口罩仍然是有效防護措施。

黃軒最後提出「三句口訣」協助民衆應對變異株感染,包括「不發燒不代表未染疫」、「小症狀需觀察,大症狀快就醫」以及「口罩還在流行,免疫力靠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