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作!佑駕創新(2431.HK)調整業務,聚焦單車智能
6月13日,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宣佈出售旗下附屬公司51%權益。據公告,該附屬公司主要從事車路協同(V2X)相關業務。
佑駕創新在公告中表示,此次業務調整並非終止車路協同業務,而旨在聚焦資源於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核心賽道及L4場景探索。
因此,筆者認爲此次動作,表面上是剝離非核心資產,實則更像基於自身商業化節奏與核心優勢的戰略調整,將籌碼明確押注“單車智能”的廣闊未來。
而若重新審視佑駕創新的業務結構,也不難看出公司的戰略重心早已錨定,其財報也提供了清晰的註腳。
2024年,佑駕創新營收6.54億元,同比增長37.4%,其中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業務收入高4.84億元,佔比73.9%,同比增長25.2%,爲拉昇主力軍,給公司整體業績快速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能。此外,智能座艙業務也成爲“第二增長曲線”,全年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狂飆467.8%。
核心賽道強勁的造血能力與增長勢頭,與尚處探索期的車路協同業務形成對比。此時適當取捨、聚焦主業,是商業邏輯下的理智之選。
當前,佑駕創新正處於着力擴大市場份額的關鍵階段。本次業務調整帶來的資源釋放,使公司能將彈藥集中傾注於技術更成熟、商業模式更清晰、自身有更深厚經驗積累的“單車智能”戰場,向更高的位置發起衝刺。
據公開資料,佑駕創新已構建L1-L4級全維智駕能力。截至2024年,公司已累計爲35家整車廠進行量產。並在今年陸續公佈獲得全球知名車企豪華品牌、國內頭部主機廠長安汽車等多個重量級定點。
其更具爆發潛力的L4級自動駕駛業務,也邁入商業化落地的關鍵期。今年2月,佑駕創新在蘇州交付首個無人巴士項目,邁出L4級自動駕駛實質落地的第一步。三個月後,公司推出極具性價比、可規模化複製的新一代車規級無人小巴。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憑藉性能與成本優勢,佑駕創新日前已獲得多個新項目定點,L4業務進展喜人。
若從近期披露的相關業務進展,分析公司未來的發展走向。其一方面或將繼續深耕乘、商用車ADAS與智能座艙市場,鞏固現有客戶矩陣並持續擴容;另一方面,或將探索以L4爲代表的前沿技術在更多場景的應用潛力,爲公司的長期發展增加籌碼。
筆者注意到,佑駕創新在公告中提到“將爲無人小巴、無人物流等無人駕駛領域規模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這爲公司的戰略延伸提供了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當前,無人物流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勢頭與市場潛力。隨着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車規級硬件成本的持續下探,疊加各地路權政策的逐步開放,無人物流車正加速邁向規模化的商業運營,切實解決末端配送、短途貨運等痛點。
作爲對傳統運力的“效率槓桿”和“運力補充”,無人物流車在人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價值日益凸顯。據行業預測,中國無人物流車市場規模2025年有望突破200億元,上游解決方案供應商前景可期。
對佑駕創新而言,公司已擁有成熟車規級無人小巴方案,其核心的自動駕駛算法、系統平臺與相關硬件具備複用基礎。從載人場景向載貨場景延伸,不存在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且場景內核高度相似。利用已驗證的技術能力,快速切入一個需求明確、規模可觀的新賽道,或將成爲公司拓寬業務邊界、打開全新增量市場的關鍵。
而從市場反應來看,資本也對公司投下信任票。據悉,佑駕創新年內股價漲幅超50%,並實現市值突破百億、被光大證券與國證國際等權威機構相繼給予“增持”與“買入”評級的里程碑。其核心邏輯在於,充分認可公司清晰的商業化路徑與可預期的市場擴張能力——全棧自研構築壁壘,核心業務造血強勁,L4規模化量產加速且新場景落地潛力巨大。
智駕是一場長跑,考驗的不僅是衝刺的爆發力,更是對自身節奏的把控、對賽程的判斷,以及對有限體能的精準分配。
有時“退一步”的聚焦,恰恰是爲了“進兩步”衝刺。將有限資源集中配置於確定性更高、回報路徑更清晰的“單車智能”賽道,或將成爲佑駕創新穿越週期、留在最後牌桌的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