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作!沿海大省廣東,已成立這一高規格委員會

(原標題:新動作!沿海大省廣東,已成立這一高規格委員會)

6月26日上午,廣東召開了一場重要會議,會議的名稱是“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

就廣東本省份來說,聚焦“海洋經濟”這一主題召開高規格全省會議,並不常見。

在這次會議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省長王偉中分別以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委員會主任、常務副主任的身份出席。

廣東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委員會,也是最近首次對外亮相的。

今年6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舉辦“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新聞發佈會。這次發佈會提到,廣東已成立由省委書記任主任的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委員會。

無論是召開會議,還是成立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委員會,都釋放了同一個重要信息——廣東正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動發展海洋經濟,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設海洋強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廣東。

什麼是海洋經濟?

海洋是大國崛起的戰略方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基礎。

海洋經濟,是指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主要包括爲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和直接或間接爲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

21世紀是海洋開發與利用的世紀,海洋經濟已成爲沿海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領域之一。

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國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

我國海洋經濟已初步形成以海洋漁業、船舶工業、油氣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等主要產業爲核心,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和服務業爲支撐,以材料生產、裝備製造、金融保險等上下游產業爲拓展的海洋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2024年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發展效益恢復向好,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高於國民經濟增速0.9個百分點。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經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到,“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202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羣,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具體來看廣東。

廣東是我國海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海域面積居全國第二,大陸海岸線長度居全國首位,海島數量居全國第三。

2024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20022.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4%,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五分之一,佔地區生產總值七分之一,對地區經濟名義增長貢獻率達27%,連續30年領跑全國。

可以說,廣東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對全國海洋經濟格局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強化港產城整體佈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

在此次的廣東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黃坤明說,廣東要“做好發展海洋經濟這篇大文章”。

他提到,要深刻認識面向海洋的國際競逐日趨激烈,必須向強而立、贏得勝利;廣東作爲海洋經濟大省,更要乘勢而上,努力搶佔制高點、制勝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年來,廣東持續發力海洋經濟。

近日,《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經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將於7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廣東首部關於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不過,雖然廣東海洋經濟成績矚目,但廣東海洋產業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

從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需要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在此次會議上,黃坤明強調,“以海洋經濟發展帶動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着力在整體推進中全方位變強,在抓主抓重中逐步逐項變強”“要堅持優舊育新、三產聯動,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要耕海牧漁豐實粵海糧倉,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全面提升遠洋捕撈綜合實力,建好用好漁港平臺,助推海洋漁業提質增效。

要向新向強深耕海洋製造,突出做強石化、船舶等優勢臨港產業,積極培育壯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和未來產業,加大力度打造現代海洋企業矩陣,不斷鞏固拓展產業優勢。

要融合升級海洋服務,聚力發展海洋文旅,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持續優化拓展涉海服務保障,推動海洋服務業提升水平、提高效能。

向海而興、向海圖強,海上新廣東的巨輪已經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