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科技9月底掛牌上市 董座宣佈佈局智慧機器人「小腦」

智慧製造解決方案領導廠新代科技(7750)董事長蔡尤鏗19日表示,新代規劃2027年第2季啓用馬來西亞第2廠,2028年第4季在臺南設立智慧製造基地,集團積極佈局工業機器人與智慧機器人應用,並鎖定智慧機器人的「小腦」與關鍵零組件。

新代預計9月底掛牌上市,蔡尤鏗指出,集團下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將聚焦AI與機器人;而因應地緣政治變數與AI趨勢發展,集團決定進入資本市場,「讓市場看到新代的經營能見度」。

新代第2季合併毛利率47.56%,稅後純益5.99億元、年增20%,每股稅後純益9.52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0.8億元、年增33.9%,每股稅後純益17.2元,獲利創同期新高,法人估,下半年持審慎樂觀看待。

在全球佈局方面,蔡尤鏗指出,新代進行跨區生產基地計劃,預計2026年第2季完工啓用中國大陸蘇州總部第2廠,2027年第2季啓用馬來西亞第2廠,2028年第4季在臺南科學園區建置智慧製造新基地。

觀察臺灣工具機產業發展,以及近日陸續傳出部分業者經營困難,蔡尤鏗指出,製造是臺灣工具機業以往的核心競爭力,不過近年匯率變化、中國大陸機械產業迅速崛起等因素,讓臺灣工具機業過去發展模式面臨挑戰。

蔡尤鏗表示,臺灣工具機下游製造業很強,上游零組件也不弱,要發展結合智慧機械與智慧生產的智慧製造,感測元件扮演重要角色;他認爲,臺灣可發揮既有半導體產業優勢,把感測元件整合工具機零組件,並結合AI技術,提升工具機附加價值。

近年來,臺灣廠商在工具機控制器領域,發展一步一腳印,未來可思考發展生態系,涵蓋工具機產業上中下游產品,在全球建立市場差異化。

談到對等關稅變數,新代財務長林東旭說明,集團大約九成營收在中國大陸,關稅變數對新代集團較無影響。

展望今年營運,蔡尤鏗預期,新代集團成長幅度可優於產業平均水準;至於整體產業,他不諱言,工具機產品外銷美國較辛苦,關稅和匯率對部分廠商經營來說,可能比較有挑戰。

新代也佈局機器人協作網路,深化智慧機器人技術,新代從單機應用朝向機臺聯網與視覺辨識,未來推動橫跨上下游製程的人機協作場景應用,持續朝向智慧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領域發展。

蔡尤鏗表示,新代集團可發展機器人電控系統、整合控制器和感測元件功能的「小腦」,也可發展機械手臂等關鍵零組件,機器人佈局目前正與客戶合作中,預計2026年上半年起,部分產品有機會逐步落實。

新代科技董事長蔡尤鏗表示,集團積極佈局工業機器人與智慧機器人應用,並鎖定智慧機器人的「小腦」與關鍵零組件。記者宋健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