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反向過年”興起,帶旺一線城市周邊遊
2025年春節,各個旅遊景點、返鄉途中依然都是“人從衆”,而過於擁擠的人潮令不少人都對返鄉望而卻步。在這一背景下,“反向過年”正在興起。
據瞭解,反向過年是指一種新的過年方式,即父母利用春運期間的“潮汐”客流,逆向前往子女工作地過年,而不是傳統的子女返鄉探親的方式。
“反向過年不僅更具性價比,也更舒適。我們一家三口如果回老家,一是買不到高鐵票,飛機票又太貴了;二是我們家孩子太小了,帶着孩子奔波1000公里不方便。父母從重慶來深圳機票只要400塊。我們也想讓父母體驗下我們的生活,就讓他們從重慶來了,相比我們回重慶省下接近3000塊,我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是反向過年。”在深圳工作的重慶人小段(化名)表示。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現象。據央視新聞報道,通信大數據平臺分析顯示,最近幾年,父母前往子女工作的城市過年正成爲新趨勢,今年這種反向春運人羣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10%,60週歲及以上人羣出行量同比增長近30%。反向春運人羣主要來自江蘇、四川、河北、陝西、浙江等省份,目的地爲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等城市。
除了父母來一線城市反向過年,越來越多年輕人從三四線城市來一線城市旅遊。
“我們平時假期不多,春節假期很長,更重要的是去深圳的機票很便宜,才400多,幾乎是一年中最便宜的時候,平時要一千多,爸媽也覺得春節出去玩挺好的,能看看海、順便去趟香港。而且,他們玩完之後回去也是逆峰,回去的機票也便宜。”河北人小李稱。2025年春節,小李帶着家人從石家莊搭乘飛機到深圳旅遊。
同程旅行發佈的《2025春運旅行趨勢報告》指出,不少消費者利用春運期間“潮汐”客流特徵反向旅行過節,最高可省50%至70%的機票。
證券時報記者在深圳旅遊景點大梅沙海濱公園看到,遊客數量遠超平時,不少人都是與帶着各地口音的父母一塊前來遊玩。
更爲重要的是,隨着反向過年漸成趨勢,過年期間也帶動了一線城市周邊旅遊。
記者在大梅沙海濱公園走訪瞭解到,深圳是很多遊客春節旅遊第1站,惠州、潮汕、順德等地同樣在遊客的旅遊計劃內。一位遊客表示:“我們明天開車去惠州泡溫泉,後面還想再去汕頭吃牛肉火鍋,初七回湖南。”
不僅如此,記者身邊的朋友,近期也是圍繞着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在活動。據瞭解,不少人都選擇在深圳周邊進行遊玩,有的選擇帶全家住在惠州的海景民宿,尤其是深中通道的開通,更多人都選擇通過深中通道去中山、佛山順德品嚐美食,還有的選擇到更遠的廣東陽江等地的海邊小鎮度過整個春節。
對此,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作德此前介紹,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之後,2024年7月—11月,中山市接待遊客1720萬人次,同比增長103%;接待過夜遊客502萬人次,同比增長40%;實現旅遊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90%。對中山來講,深中通道是一座“黃金通道”,它的開通使珠江口東西兩岸真正實現了“一小時生活圈”。
而爲了迎接遊客的到來,多地推出各項活動吸引遊客。比如廣東在春節期間推出了“請到廣東過大年”的主題活動,包括英歌快閃、非遺市集等,並對來粵遊客、廣東居民發放文旅消費券,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廣東。
責編:李丹
校對:呂久彪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